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基因編輯、表型組學、物聯網等技術的蓬勃發展,現代農業已進入數字農業時代,正在力爭踏上智慧農業的快車。
在數字農業時代,對作物數據的多維信息獲取和分析、精準基因型和表型鑒定、種業數據庫的建立、大數據分析、模型預測等將為加快從“經驗育種”向“精確育種”轉變添上翅膀,有助于加速實現定制設計育種,加快智慧農業時代的到來。
為幫助大家了解知識產權保護、育種研發服務、種質資源托管、基因分型、基因編輯、表型組學、人工智能和育種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同時也為同行們相互交流提供更多的機會,由百奧云、博瑞迪、智種網和慧諾瑞德等新銳力量秉持資源整合、平臺共享、匯聚眾智、創新引領的原則,聯合組織公益性線上學習平臺——百博智慧大講堂,邀請行業經驗豐富的專家、老師進行線上交流,共同探討新形勢下種業發展思路,共同“破冰”。
百博智慧大講堂自3月5日開播以來,短時間內引起強烈關注。在已結束的直播中,哈佛大學/北京大學林澤川博士、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肖永貴博士、東北農業大學陳慶山教授、金玉良種劉定富董事長、明尼蘇達大學梁智凱博士、丹佛斯植物科學中心李茂博士、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金秀良研究員、北京農林科學院溫常龍博士、華中農業大學楊萬能教授、百博智慧大講堂四位創始人王冰冰/張嘉楠/葉劍/韓志國、北京農林科學院趙久然研究員、南京農業大學/法國農業科學院劉守陽博士、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宋青峰博士、澳大利亞科學院鄭邦友博士、著名農業評論員張鑫先生、法國農業科學院Christophe Salon教授、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劉秀位研究員、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葛玉峰副教授、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徐建龍研究員、青島清原農冠集團研發總監劉丙新先生、北京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張穎博士等帶來了21場精彩的報告。
接下來的一周,也就是4月20-24日,我們邀請到了三位重量級嘉賓:
中國農業大學馬韞韜博士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孫琦博士
華南農業大學郭濤教授
百博智慧大講堂第22-24期安排如下:
百博智慧大講堂第22期暨植物表型專場第14期
主講人:馬韞韜,中國農業大學
題 目:植物外在表型那些事兒
日 期:4月21日(周二)15:00-16:00
田間表型的難點在哪里?
計算機和農學結合的優勢有哪些?
功能結構模型和作物表型如何結合
百博智慧大講堂第23期
主講人:孫琦,山東省農業科學院
題 目:淺析美國玉米種質基礎及其在我國玉米育種上的應用
日 期:4月22日(周三)20:00-21:00
最牛種質——瑞德黃馬牙(Reid)
美國現代玉米的種質基礎
美國種質在我國的應用
百博智慧大講堂第24期暨分子育種專場第3期
主講人:郭濤,華南農業大學
題 目:從DNA到目標性狀——水稻分子育種實踐與思考
日 期:4月23日(周四)20:00-21:00
分子育種技術簡介
水稻分子育種技術研究與應用案例
有關分子育種技術的若干思考
植物表型組學是一門新興學科,近幾年在國內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由于植物表型組學涉及不同學科、不同技術、不同尺度、不同維度的交叉應用,因此大家往往感覺“一說就懂,一做就懵”。為此,我們在百博智慧大講堂設置植物表型專場,目前已邀請到來自美國、歐洲、澳洲、日本、中國的20多位專家,將陸續為大家帶來精彩的表型報告。
主講人簡介
馬韞韜,中國農業大學計算機應用數學學士,資源與環境學院農學博士,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和荷蘭瓦赫寧根大學信息/農業交叉學科博后。法國國家計算機科學與控制研究所(INRIA)、法國巴黎中央大學(ECP)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訪問學者。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植物表型組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內蒙古生物技術研究院柔性引進科研人員,負責表型組學儀器、算法研發與應用。主持和參與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973、863、行業科技專項和國家自然基金等項目。發表SCI/EI等論文40多篇。目前擔任“國際植物生長模型及其應用”科學委員會委員,并為此會議的歷屆組織者之一。當前主要研究領域:(1)植物功能-結構-環境互作的系統仿真研究;(2)植物(三維)表型研究;(3)人工智能及其農業算法應用;(4)多源傳感器的融合及數字農業應用。
孫琦,博士,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副研究員,畢業于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主要從事玉米種質創新,玉米全基因組選擇育種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2項。以第一作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篇,其中在玉米種質資源系譜分析,玉米全基因組選擇育種方面發表多篇論文。第一完成人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項,植物新品種權1項,軟件著作權3項。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參與審定玉米新品種5項。
郭濤,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長期從事水稻生物誘變特異種質創新、高通量基因分型技術研究。現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項目、廣東省科技廳應用型研發專項重點項目3項,參與國家及省部級課題39項;研發水稻分子育種關鍵技術并申報國家發明專利17項,獲授權發明專利5項;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或主要完成人發表研究論文26篇;育成華航48號、華航38號、華航31號、華航32號、紅荔絲苗等通過各級品種審定,其中華航31號為農業部認定超級稻品種、廣東省農業主導品種,新品種大面積推廣應用600多萬畝;獲得教育部優秀成果獎、廣東省科技獎一等獎、廣東省專利獎、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等省部級獎勵6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