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背景
通量觀測是定量描述土壤-植被-大氣間物質循環和能量交換過程的基礎。渦度相關技術作為直接測量植被冠層與大氣間能量與物質交換通量的技術手段,已經逐步發展成為國際通用的通量觀測標準方法。隨著渦度相關技術在全球碳水循環研究中的廣泛應用,長期連續的通量觀測正在為準確評價生態系統碳固持能力、水分和能量平衡狀況、生態系統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反饋作用、區域和全球尺度模型的優化與驗證、極端事件對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影響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數據支撐和機制理解途徑。
蘭州大學泛第三極環境中心立足第三極,聯動南北極,研究三極極端環境多圈層物質與能量循環過程及其與氣候環境變化的耦合機制,揭示全球變化對生態系統關鍵過程、生態安全和人類健康的影響,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決策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渦動相關是陸地生態系統下墊面碳水通量研究的主要技術,實際應用中需要專業的理論基礎,理想數據獲取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為不斷提升野外通量觀測和研究的能力,蘭州大學泛第三極環境中心聯合北京理加聯合科技有限公司,定于2023年3月10日在蘭州舉辦陸地生態系統碳水通量觀測理論與技術交流研討會。
02 交流目的
面向廣大通量觀測研究人員,開展以渦動相關、大孔徑閃爍儀等方法為代表的通量觀測研究中的基礎理論、儀器組成、設備安裝運維、數據分析處理及應用等方面的技術與方法交流,提升野外臺站的觀測技術水平。
03 交流內容
1.熟悉渦動相關的氣象學基礎理論與儀器測量原理;
2.掌握渦動相關數據的處理、質量評價及分析應用;
3.交流不同尺度和方法的通量觀測研究新進展;
4.講解渦動相關儀、大孔徑閃爍儀等的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方法;
5.多站點觀測網絡的數據綜匯與站點運維;
04 交流方式
1. 基礎理論講述
2. 專題形式講解
3. 數據處理實踐
4.設備現場操作
5. 問題討論答疑
05 交流時間及地點
1.交流時間:2023年3月10日
2.交流地點:蘭州萃英大酒店(蘭州大學會議中心)802會議室
3.交流方式:現場與線上相結合
06 其他注意事項
本次交流不收取費用,并提供材料和交流期間的午餐券,其它餐食和住宿請自理;
07 日程安排
上午 | 8:30-8:40 | 致辭及培訓日程的簡單介紹 | |
8:40~9:20 | 基于機器學習的青藏高原草地生態系統NEE升尺度研究 | 蘭州大學 劉軍志 教授 |
|
9:20~10:10 | 渦動相關觀測的基本原理介紹 | 楊全 高級工程師 | |
10:10~10:20 | 茶歇 | ||
10:20~11:10 | 生態系統碳源匯監測立體方案及研究進展 | 鄭寧 博士 | |
11:10~12:00 | 激光穩定同位素與溫室氣體測量技術在碳水循環中的應用 | 胡勇博 博士 | |
午餐 | |||
下午 | 13:30~14:30 | 常見渦動相關系統及其特點介紹 | 康寶智信測量技術(北京)有限公司 李彥磊 應用工程師 |
14:30~15:30 | 通量站點安裝運行維護及設備標定演示 | 楊全 高級工程師 | |
15:30~15:40 | 茶歇 | ||
15:40~16:40 | 通量數據處理、分析及質量控制 | 鄭寧 博士 | |
16:40~17:30 | 數據處理、插補與拆分/通量設備(渦動相關儀、大孔徑閃爍儀)/數據綜匯系統操作維護 現場指導答疑 | 相關技術工程師 | |
17:30~17:40 | 現場抽獎及總結致辭 | 圖書:陸地生態系統碳-氮-水耦合循環 圖書:陸地生態系統通量觀測的原理與方法(第二版) |
獎品一覽
08 組織單位
蘭州大學泛第三極環境中心
北京理加聯合科技有限公司
09 聯系人
劉軍志:liujunzhi@lzu.edu.cn
闞穎欣:kanyingxin@li-ca.com ;13910124012
10 報名方式
此次交流培訓為線下+線上同時進行,可在報名表中進行選擇報名方式
微信搜索關注“理加聯合”公眾號,回復“報名”,填寫報名表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