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原理
體外細胞共培養(co-culture)是將兩種細胞(可以來自同一種組織,也可以來自不同的組織)混合共同培養,從而使其中一種細胞的形態和功能穩定表達,并維持較長時間。該技術能模擬體內生成的微環境,便于更好地觀察細胞與細胞、細胞與培養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探討藥物的作用機制和可能作用的靶點,填補了單層細胞培養和整體動物實驗的鴻溝。
目前主要有三方面的研究內容:分別是a. 細胞與細胞之間的接觸、作用,引起胞質膜的直接接觸并產生細胞外基質 ECM ,其含有間質膠原、纖連蛋白、蛋白多糖及層粘連蛋白等成分,從而模擬了與體內相似的微環境,維持細胞的立體構形及促進細胞的功能。b.細胞與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 ,觀察細胞共培養后其功能、性狀和生長行為的變化 ,如某一細胞的分泌物對另外一種細胞基因表達的影響,細胞與細胞之間的“對話”等。c.研究藥物對細胞形態、功能的影響以及相關機制,為新藥研發提供重要技術支持。
細胞共培養分為直接接觸式共培養和非直接接觸式共培養。直接接觸式共培養是指在合適的條件下,將兩種細胞按照一定比例在同一培養皿中共同培養。利用兩種細胞或組織接觸,通過旁分泌、自分泌分泌細胞因子或直接接觸等相互作用方式,主要缺點是兩種細胞分離較困難,不便于觀察和后續檢測;非直接接觸式共培養是指在共培養體系中一者對另者的影響是通過旁分泌的細胞因子相互作用,但兩者不接觸。由于兩種細胞容易分離,便于觀察和不影響后續的檢測,包括以下4種方法:(1)用一種細胞的培養上清液(含有不同生長因子)與另外一種細胞共培養。(2)將玻片上(經過1型膠原凝膠預處理)培養的細胞B,以一定的比例放入細胞A的培養皿中與其共培養。(3)Millicell插入式細胞培養皿(Transwell小室)是一類有通透性的杯狀裝置,杯子底層放一張有通透性的膜,一般常用的是聚碳酸酯膜,孔徑大小有 0.1~12.0um。將 Transwell 小室放入培養板中,細胞A種在上室內,下層種植的細胞B 其培養液中的成分可以影響到上室內的細胞,從而可以研究細胞B分泌或代謝產生的物質對細胞 A 的影響。(4)三維細胞培養(three dimensional cell culture,TDCC):TDCC是將具有三維結構不同材料的載體與各種不同種類的細胞在體外共同培養,使得細胞能夠分化產生一定的三維組織特異性結構,構成三維細胞載體復合物,如現在常用的基質膠 (matrigel),是一種從小鼠腫瘤組織中提取的物質,在室溫下,它形成類似于體內的細胞外基底膜的膠狀結構,把內皮細胞培Matrigel膠內,內皮細胞表現出新生血管的特征。Matrigel膠方法的局限性是并不能很好模仿體內腫瘤和血管內皮的微環境,細胞分離及提取困難,而且細胞因子的彌散受到一定的影響。
Ibidi共培養實驗產品介紹----µ-Slide 2孔共培養
2.應用范圍:(1)不同細胞系或原代細胞的共培養
(2)上皮-間質細胞互相作用
(3)體外不同種類細胞旁分泌互相作用
(4)基質膠中細胞或細胞球體培養
3. 特點:
(1)IBIDI有2孔共培養載玻片,細胞互不接觸,但共享同一個液體環境,可以實時觀察細胞,不像transwell做共培養,需要取出細胞才能觀察;
(2)IBIDI共培養載玻片在孔里加液換液,培養和觀察等操作方便,比transwell的操作要簡單;
(3)此產品能按實驗需要調節供體細胞和受體細胞的比例;
(4)產品用法簡介:在淺的孔中種細胞,細胞貼壁后,加入培養基浸過所有的淺孔,共培養實驗開始;
-(如果實驗是做少量細胞的共培養,或多細胞對少細胞的共培養)IBIDI這些2孔插件,還有4孔插件都可以做,把少細胞種在插件的孔里;
4. 實驗流程簡介
1. 將40-60ul的受體細胞懸浮液種到slide中間小室,根據你的細胞類型密度控制在5-10×104cells/ml;
2. 將40-60ul的飼養層細胞懸浮液種到slide的其他8個小室;
3. 細胞貼壁后,移去各小室培養基,并洗脫掉未貼壁細胞,再加400-600ul培養基到大well,兩種細胞共享同一培養體系。
縱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