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的五大種類
瀏覽次數:563 發布日期:2021-11-22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免疫球蛋白是機體受抗原(如病原體)刺激后產生的,其主要作用與抗原起免疫反應,生成抗原-抗體復合物,從而阻斷病原體對機體的危害,使病原體失去致作用。免疫球蛋白分為五類,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

人體含量從高到低:IgG>IgA>IgM>IgD>IgE
其中最重要的免疫球蛋白類型是IgG,IgG是血清中一種主要的Ig,含量占總Ig的65—75%左右。廣泛分布于組織液中,血管內、外間隙中分布量大體相當。是機體抗感染的一種重要物質。
一、免疫球蛋白G(IgG)
免疫球蛋白G(IgG)的作用也是非常強大,是血清中抗細菌、抗病毒、抗毒素的主要抗體。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表面具有IgGFc受體,可增強對細菌等物質的吞噬能力。K細胞也含有IgGFc受體,可引起K細胞的ADCC(細胞毒性作用)作用。IgG是唯一能通過胎盤的免疫球蛋白。對新生兒出生數周內的抗感染起重要作用。同時,它還是是機體再次應答的主要抗體,它可以激活補體。
附贈參考值:在正常情況下成人為6-16 g/L。
二、免疫球蛋白A(IgA):
免疫球蛋白A(以下簡稱:IgA),IgA分為血清型和分泌型兩種。IgA是機體粘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物質。如IgA合成障阻,對微生物的局部感染便增加易感性,很多病人常發生感染并發呼吸道感染是常與分泌型的IgA低下和缺乏有關。如反復的慢支感染、胃腸道疾患常與IgA缺乏有關。
溫馨提示:選擇性IgA缺乏癥患者禁輸免疫球蛋白,因其含有少量的IgA,這種情況患者有產生IgA抗體的傾向,在應用后可能產生嚴重的反應(移植物抗宿主反應)。
附贈參考值:在正常情況下成人為760-3900 mg/L。
三、免疫球蛋白M(IgM)
免疫球蛋白M(以下簡稱:IgM)不得不提它可是分子量最大的免疫球蛋白了,是一種高效能抗體、能固定補體,具有溶菌、抑菌、中和病毒作用。IgM是初次免疫應答反應中最早出現的抗體。臨床上常以測定IgM的增高作為某些傳染病的早期診斷,IgM在抵抗菌血癥中起重要作用,臍帶血中若IgM升高,表示胎兒宮內感染。
附贈參考值:在正常情況下成人為400-3450 mg/L。
四、免疫球蛋白D(IgD):在血清中含量很低,約占總Ig的1%,且含量個體差異較大,可作為膜受體存在于B細胞表面,有研究表明IgD可能參與啟動B細胞產生抗體。
五、免疫球蛋白D(IgE):
免疫球蛋白E (以下簡稱:IgE)(是指人體的一種抗體),存在于血中。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Ig,可以引起I型超敏反應。免疫球蛋白Ig的醫學定義是具有免疫功能或結構與抗體相似的球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又稱為反應素,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的Ig,正常濃度是5×10的-5次方mg/ml。
提示一下,正常人群IgE水平受環境、種族、遺傳、年齡、檢測方法及取樣標準等因素的影響,各家各醫院的正常值相差甚遠。同時它還是一種親細胞抗體,與具有吞噬作用的肥大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可以吞噬被細菌,病毒等有害病原體感染的細胞)有很高的親和力。因此可以介導Ⅰ型超敏反應,即我們平時所說的過敏反應。此外,IgE可能與抗寄生蟲感染有關。一般大于100-333IU/ml(ku/L)即大于250-800ng/ml(μg/L)即表現為增高,主要見于過敏性體質及過敏性疾病,如哮喘、過敏性鼻炎、蕁麻疹等。
附贈參考值:在正常情況下成人為參考值為6-16 g/L。
六、補體C3,C4
科普補體C3、C4前,什么是補體:補體是存在于人體和動物血清、組織液,經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質,在病原體微生物入侵或異體抗原存在時,補體的各成分便照一定的順序發生酶促反應,形成放大的級聯效應,稱為補體激活。
若補體C3、C4升高:見于風濕熱急性期、結節性動脈周圍炎、皮肌炎、心肌梗塞、Reiter綜合癥和各種類型的多關節炎等。
若補體C3、C4降低:見于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動性肝炎、SLE(系統性紅斑狼瘡)、多發性硬化癥、類風濕性關節炎、IgA腎病、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等。
另外需注意的是,看化驗單時,補體C3和補體C4降低提示引起不良妊娠的可能,總補體這個指標主要反應補體(C1~C9)經傳統途徑活化后的活性,在許多病理情況下,血清補體含量可以發生變化,因此臨床上觀察補體含量的動態變化。補體個別成分特別是C3和C4量的變化,對妊娠結局的判斷更有意義,但是也要結合臨床其他指標進行綜合判斷。
附贈參考值:在正常情況下,人血內C3(β1C-球蛋白)含量為80-1550 mg/L;參考值:在正常情況下,人血內C4(β1E-球蛋白)含量為130-370 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