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題目:Association of plasma biomarkers, p-tau181,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nd neurofilament light, with intermediate and long-term clinical Alzheimer's disease risk: Results from a prospective cohort followed over 17 years
發表時間:2022年3月
發表期刊:Alzheimers Dement(IF=21)
原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02/alz.12614
關鍵詞:阿爾茨海默病、血液生物標志物、Simoa
研究方法:Simoa
發表單位:德國海德堡大學臨床流行病學和老齡化研究部
阿爾茨海默。ˋlzheimer disease, 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我國現階段有AD患者約500萬,65歲以上老年人群中每5人里就有1人有輕度認知障礙。由于AD的病程不可逆,且迄今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和手段,因此通過血液生物標志物檢測來進行AD早期篩查和診斷極為重要。Simoa(Single Molecular Array)技術是基于單分子免疫陣列技術開發的超靈敏蛋白質檢測及研究平臺,其靈敏度比傳統ELISA技術高出約1000倍,主要應用于神經性疾病、腫瘤、炎癥、傳染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領域,該技術在AD研究中的表現尤為亮眼。
本期推送為大家帶來一項為期17年的前瞻性社區隊列研究,該研究通過Simoa技術檢測血漿生物標志物水平,評估了p-tau181、GFAP、NfL與臨床AD發病風險之間的相關性。
文章摘要
· 研究目的
探究血漿p-tau181、GFAP和NfL基線水平與社區隊列研究中臨床AD發病風險之間的關聯。其次,通過與血管性癡呆(VD)和混合性癡呆(MD)發病率的比較來評估疾病的特異性,同時探討基線水平心血管健康和APOE基因型對血漿生物標志物和癡呆風險之間關系的影響。
· 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社區隊列中,通過Simoa對768名參與者(年齡50-75歲)進行了為期17年的隨訪,確定血漿測定的p-tau181、GFAP和NfL水平與AD、血管性癡呆和混合性癡呆發病率的關系。
· 研究結論
①GFAP在診斷前9-17年與AD臨床發病率有關。②而p-tau181與NfL僅與診斷后9年內的AD發病率相關。③致命性心血管疾。–VD)的10年風險和p-tau181/NfL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④GFAP可能是在p-tau181和NfL之前增加的一個非常早期的AD生物標志物,在評估臨床AD風險時需要考慮心血管健康的影響。
研究結果
1. GFAP可能是AD的一個關鍵早期生物標志物
經Simoa檢測發現,p-tau181與0-9年和0-17年之間的AD臨床診斷風險率增加相關,但與9-17年之間無關。相反,基線GFAP水平與9-17年內的AD臨床診斷風險率增加相關(表1)。
表1 AD臨床診斷的風險發生率(0-9歲、9-17歲、0-17歲)
在長達17的年隨訪后,通過p-tau181、GFAP、NfL和所有預測因子的AUC值測量的疾病預測準確度分別為0.610、0.729、0.676和0.735(圖1)。
圖1 基于基線生物標記物水平的17年內AD臨床診斷的ROC曲線和對比
生物標志物水平與AD之間的劑量-反應關系如圖2所示。高于中位數的生物標志物水平增加與AD風險增加顯著相關。
圖2 17年內基線檢查時血漿生物標志物水平與AD臨床診斷之間的劑量-反應關系([A]p-tau181,[B]GFAP,[C]NfL)
2.在評估臨床AD風險時需要考慮心血管健康
p-tau181(p=0.04)和NfL(p<0.01)水平與致命性CVD的10年風險之間存在顯著的相互作用(圖3)。圖3顯示了p-tau181、GFAP和NfL水平與AD診斷(0-17年)之間的劑量-反應關系(根據致命CVD風險)。
圖3 p-tau181、GFAP和NfL基線水平之間的劑量-反應關系,以及10年致命CVD風險下的AD診斷
總 結
在這項隨訪長達17年的前瞻性縱向隊列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Simoa檢測發現,在診斷前10多年(9-17年),GFAP水平升高與臨床AD發病風險增加相關,而p-tau181和NfL水平升高僅與診斷后9年內臨床AD發病風險相關。血漿生物標志物水平與致命性心血管疾病10年風險之間的顯著相互作用表明,在評估臨床AD風險時需要考慮心血管健康的影響。
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Simoa單分子免疫陣列分析平臺,為神經、腫瘤、免疫性疾病、傳染性疾病、心臟疾病等領域的研究提供技術服務。Simoa平臺還適合于進行實驗方案開發和優化,科研創新和開創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