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打印技術中,壓電噴墨生物打印適合重建薄而復雜的軟組織特征。因為DOD按需打印方法具有分辨率高、打印速度快、高細胞活性、材料浪費低等優勢。基于MicroFab噴墨技術的生物打印機可噴射≥0.1pL的微液滴,可對活的哺乳動物細胞進行微圖案化。
隨著新呼吸道病毒的爆發和肺部疾病的高死亡率,迫切需要人類呼吸系統的生理相關模型來研究疾病發病機制、藥物療效和藥理學。生物打印技術是可用于制造復雜結構的3D組織模型的新興技術之一。生物打印可以3D方式自動沉積細胞和生物材料,實現組織模型的高度控制和定制生產。生物打印組織工程可以為體外藥物篩選和毒性研究提供更準確的模型。在生物打印技術中,壓電噴墨生物打印 適合重建薄而復雜的軟組織特征。這是因為按需打印方法具有分辨率高、打印速度快、高細胞活性、材料浪費低等生物打印技術的優勢。基于噴墨的生物打印機在其噴嘴中包括一個壓電制動器,在電脈沖下在墨水腔內產生聲波,以噴射典型體積為1~100pL(10-12L)的微小液滴(MicroFab噴墨技術可實現≥0.1pL的微液滴),噴墨打印的這種能力已被證明能夠在2D和3D環境中以高精度和速度對活的哺乳動物細胞進行微圖案化。
《All-Inkjet-Printed 3D Alveolar Barrier Model with Physiologically Relevant Microarchitecture》報告了一個全噴墨打印的肺泡屏障模型,功能層上皮和內皮細胞與膠原蛋白之間的基底膜。四種類型的人類肺泡細胞的高分辨率模式,即NCI-H1703(肺上皮I型細胞)、NCI-H441(肺上皮II型細胞)、HULEC-5a(肺微血管內皮細胞)和MRC5(肺成纖維細胞)以及I型膠原蛋白,通過按需噴墨打印自動高分辨率沉積肺泡細胞,能夠制造出厚度達到≈10μm的三層肺泡屏障模型。結果表明,與傳統的2D細胞培養模型相比,3D結構模型更好地再現了肺組織的結構、形態和功能,而且與肺泡細胞和膠原蛋白均勻混合的3D非結構模型相比,3D結構模型更好地再現了肺組織的結構、形態和功能。按需應變噴墨打印技術是一種實現個性化、可擴展制造、尺寸和生長標準化的技術,相信這種3D肺泡屏障模型可以作為病理學和制藥學應用中傳統測試模型的替代方法。
肺泡屏障模型的噴墨生物打印
▲ 圖1 肺泡屏障模型的制作。a)鬼筆環肽染色的人肺泡細胞系的共聚焦熒光顯微鏡圖像。肌動蛋白呈紅色,細胞核呈藍色。比例尺:50µm。b)制作肺泡屏障模型的噴墨打印工藝示意圖。這些細胞均采用噴墨打印,逐層打印。此圖像是使用BioRender創建的。
▲ 圖2 優化噴墨生物打印參數。a)用直徑為80μm的壓電噴嘴對人體肺泡細胞進行噴墨打印的單閃光圖像。比例尺:100μm。b)代表圖像,8×8個細胞液滴陣列印在玻璃基板上,間距為500μm。小圖:放大2×2陣列。c)每個液滴的平均細胞數32×32陣列中。
接下來,課題組檢查了單個pL級液滴中的打印細胞數量,以操縱沉積在每層肺泡組織上的細胞的準確數目。為此,研究人員在玻璃基板上打印了32×32液滴的陣列,每個單元的濃度為3×106和6×106個細胞mL-1。圖2b顯示了具有代表性的8×8張打印細胞圖像。在圖2c中,每個細胞類型的平均發射細胞數量為下降。在放大的2×2陣列圖像中,細胞生長介質墨水中的液滴中的細胞比膠原蛋白墨水少。在計算每個液滴上平均攜帶的細胞數量(圖2c)時,課題組發現當細胞生長培養基墨水中的濃度為6×106個細胞mL-1時,大約一個細胞被打印在液滴中。對于稀釋的膠原蛋白墨水,單個細胞的濃度為3×106個細胞mL-1,課題組根據這些條件確定每種細胞墨水的濃度,以制造分辨率高、精度高的3D肺泡模型。▲ 圖3 打印后細胞生存能力測試。a)執行生存/死亡檢測,以確定打印后細胞的可行性(n=3)。b)執行CCK-8檢測以評估打印后7天的細胞增殖(n=3)。
噴墨生物打印系統
生物油墨以液滴形式噴射,噴墨生物打印系統(Jetlab Ⅱ; MicroFab, TX)基于壓電打印技術,包括x-y電動工作臺和一個高分辨率(±2μm)沿z軸移動的噴嘴。采用80μm噴口直徑(MJ-ATP-01-80; Microfab)噴墨打印頭。系統中的油墨儲存器和噴頭的溫度由一個帶有冷凍循環槽的集成冷卻系統精心控制。與電壓施加相關的參數被調整以控制液滴的大小和直線度。通過±80V的JetDrive控制器(MicroFab)給壓電元件施加雙極性電壓波形,其上升、停頓和下降時間分別為≈10μs。將液滴速度調整到3ms-1。x-y運動平臺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別為15mms-1和500mms-2。單元陣列和模式是從單色位圖圖像中打印出來的。通過控制打印液滴的數量、生物油墨的細胞濃度以及液滴之間的距離,可以調整噴墨打印要打印的細胞數量。為了防止細胞在打印過程中沉淀,每隔10分鐘用吸管重新懸浮載細胞的墨水。
參考文獻:
[1] Kang D , Ju A P , Kim W , et al. All‐Inkjet‐Printed 3D Alveolar Barrier Model with Physiologically Relevant Microarchitecture[J]. Advanced Science,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