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在人體內CLDN18.2功能診斷的消化系統腫瘤PET成像研究
瀏覽次數:906 發布日期:2023-12-13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文獻信息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暨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所,核醫學科,國家藥監局放射性藥物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惡性腫瘤發病機制及轉化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團隊合作的研究成果Firstinhuman CLDN18.2 functional diagnostic pet imaging of digestive system neoplasms enables wholebody target mapping and lesion detection(首次在人體內CLDN18.2功能診斷的消化系統腫瘤PET成像實現全身靶定位和病變檢測)在學術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JCR Q1, SCI IF 10.057)發表。平生公司的小動物PET/CT(型號:Super Nova)產品在論文中提供了重要的腫瘤小鼠PET/CT圖像和定量分析。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為北腫楊志主任、朱華研究員、高靜教授和章程副教授。第一作者為王淑靜大夫。
一、文獻背景
目的:Claudin 18.2(CLDN18.2)是一種可靠的病變檢測靶點,對上皮性腫瘤,特別是消化系統腫瘤具有臨床意義。然而,目前還沒有預測CLDN18.2在患者體內準確表達的技術。本研究評估了124I-18B10(10L)示蹤劑的安全性,以及利用PET功能成像繪制全身CLDN18.2表達的可行性。
方法:人工合成124I-18B10(10L)探針,體外模型細胞檢測后進行結合親和力、特異性靶向能力等臨床前實驗。病理證實的消化系統腫瘤患者被納入一項正在進行的開放標簽、單臂、首次人體(FiH)0期試驗(NCT04883970)。124I-18B10(10L) PET/CT或PET/MR和18F-FDG PET在一周內完成。
結果:124I-18B10(10L)成功構建,放射化學產率超過95%。臨床前實驗結果表明,該蛋白在生理鹽水中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在過表達CLDN18.2的細胞中具有較高的親和力(Kd=4.11nM)。17例患者入組,其中胃癌12例,胰腺癌4例,膽管癌1例。124I-18B10(10L)在脾臟和肝臟中呈高攝取,在骨髓、肺、胃和胰腺中呈輕微攝取。示蹤劑攝取SUVmax在腫瘤病變中的范圍為0.4~19.5。與接受過CLDN18.2靶向治療的病變相比,未接受CLDN18.2靶向治療的病變中124I-18B10(10L)的攝取明顯更高。2例患者的124I-18B10(10L) PET/MR顯示轉移性淋巴結的高示蹤劑攝取。
結論:成功制備了124I-18B10(10L),并在臨床前研究中表現出較高的結合親和力和CLDN18.2特異性。作為一種FiH CLDN18.2 PET示蹤劑,124I-18B10(10L)在可接受的劑量下是安全的,并且可以清楚地顯示大多數過表達CLDN18.2的病變。
二、實驗方法
通過將活檢的人胃癌組織皮下移植到6周齡NOD/SCID雌性小鼠的兩側,建立了患者源異種移植(PDX)小鼠模型。采用Micro PET/CT進行小動物PET成像(Super Nova PET/CT, 平生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當腫瘤體積估計為400-900mm3時,將小鼠用于小動物PET成像。在異氟醚吸入下,CLDN18.2陽性或陰性的PDX小鼠(每組4只)靜脈注射5.55 MBq124I-18B10(10L)200µL進行Micro-PET成像。分別于給藥后2、60和120小時進行掃描。對照組注射5.55 MBq124I-IgG(n=4),CLDN18.2低表達PDX小鼠注射124I-18B10(10L)作為陰性對照。測量腫瘤上感興趣區域(ROI)的SUVmax。
三、實驗結果
圖2. PDXCLDN18.2+/PDXCLDN18.2- 小鼠的124I-18B10(10L)腫瘤攝取(ROI的SUVmax)和腫瘤/肌肉比,PDXCLDN18.2+小鼠的124I-IgG攝取。B.PDXCLDN18.2+小鼠和PDXCLDN18.2-小鼠主要器官組織免疫組化染色比較。C.PDXCLDN18.2+/PDXCLDN18.2-小鼠124I-18B10(10L)和PDXCLDN18.2+小鼠124I-IgG的Micro-PET圖像。
四、文獻結論
綜上所述,本研究表明124I-18B10(10L)PET成像是安全的,具有可接受的劑量學和良好的人體生物分布。腫瘤病變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示蹤劑攝取,這可能與治療反應有關。
五、使用設備
Super Nova® Micro PET/CT(III 代外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