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信息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暨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所,核醫學科,國家藥監局放射性藥物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惡性腫瘤發病機制及轉化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團隊合作的研究成果Inspired by novel radiopharmaceuticals: Rush hour of nuclear medicine(受新型放射性藥物的啟發:核醫學的高峰時刻)在學術期刊《Chin J Cancer Res》(SCI IF 5.1)發表。平生公司的小動物PET/CT(型號:Super Nova)產品在論文中提供了重要的腫瘤小鼠PET/CT圖像和定量分析。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為北腫李囡主任,朱華研究員。第一作者為劉陽醫師和任亞楠博士。
文獻背景
核醫學在腫瘤的診斷和治療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放射性藥物是核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準的放射性藥物中,靶向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SMA)和生長抑素受體(SSTR)的放射性示蹤劑分別在前列腺癌和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診斷和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FDA批準了一系列針對程序性死亡1 (PD-1)/程序性死亡配體1 (PD-L1)、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 (HER2)和連接素細胞粘附分子4 (Nectin4)的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藥物。如何篩選適合這些治療的患者并監測治療效果,特異放射性藥物的核醫學可以可視化這些靶點在全身病變中的表達水平,并評估治療效果。除了放射性藥物,成像設備也是核醫學的關鍵一步,包括全身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計算機斷層掃描(PET/CT)和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磁共振成像(PET/MRI)在內的先進設備,為腫瘤的診斷和治療以及新型放射性藥物的開發做出了貢獻。在這里,作者總結了核醫學中放射性藥物的最新進展,它們大大增加了臨床醫生治療腫瘤的“武器庫”。
綜述介紹
核醫學在腫瘤的診斷和治療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的出現,核醫學在腫瘤的診斷和治療中發揮著更大的作用。了解生物標志物在全身的表達對臨床治療至關重要。但是,常規臨床分析腫瘤組織中生物標志物表達水平的方法如免疫組織化學(IHC)、熒光原位雜交(FISH)等,由于無法獲得生物標志物在全身的表達,其重復性較差。同時,它們具有侵入性。以18F-氟脫氧葡萄糖(18F-FDG)為代表的放射性藥物作為核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多種疾病尤其是腫瘤的治療中發揮著核心作用。然而,18F-FDG反映病變的葡萄糖代謝,不是腫瘤特異性顯像劑。研究人員一直致力于尋找理想的靶點和開發新的放射性藥物(圖1)。
圖1 放射性藥物:從工作臺到病床的過程。(A)放射性藥物由放射性核素、螯合劑、連接劑和配體四部分組成,可以特異性結合PSMA、HER2、PD-1/PD-L1、SSTR和Nectin-4等細胞表面受體或靶標;(B)放射性藥物的制備包括核素的生產、放射性標記和質量控制。動物PET/CT成像顯示腫瘤區域高堆積(1);(C)進行一系列臨床前評估以篩選出最佳探針;(D)臨床翻譯的最佳探針。采用全身PET/CT等核醫學設備,以相當低的劑量進行全身動態成像,實現視覺診斷和治療。
文獻結論
如今,核醫學在腫瘤的診斷和治療方面已顯示出重要的價值,而放射性藥物是核醫學發展的基石。診斷和治療放射性藥物正在開發中。治療性放射性藥物為腫瘤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在臨床應用中具有一定的價值。針對不同靶點的放射性藥物促進了腫瘤的精確診斷和治療。新型核醫學設備也進一步促進了腫瘤的診療和新型放射性藥物的研發。相信受新型放射性藥物的啟發,核醫學的高峰時刻即將到來。
使用設備
Super Nova® Micro PET/CT(III 代外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