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信息
近期,寧波大學附屬李惠利醫院等單位的研究成果“Bisphosphonates activated keratin assembled nanoparticle targeting bone fracture for enhanced immunomodulatory and osteoinductivity”在國際學術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雜志上發表(IF:15.1)。平生公司的離體顯微CT(VENUS)在論文中提供骨組織圖像和定量分析。該研究的通訊作者為彭兆祥主任。
文獻摘要
摘要:納米蛋白質材料近來在生物技術和生物醫學領域引起了關注,在新型藥物制劑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彭兆祥主任團隊設計并制造了一種雙膦酸鹽激活的構象保守自組裝的角蛋白納米顆粒。表征了納米顆粒的結構,并探討了納米顆粒的免疫調節和骨代謝功能。此外,納米顆粒對骨折具有一定的修復作用。本研究對多功能自組裝蛋白-藥物納米顆粒的研究,為探索其治療急性骨折等疾病的臨床應用方案提供了豐富的基礎數據。
實驗方法
動物實驗
根據先前文獻報道,建立骨缺損大鼠模型。大鼠麻醉后暴露股骨髁,垂直鉆一個Φ1.8mm的孔,縫合切口。經由尾靜脈給不同的組別注射不同的藥物,在7,14,21天安樂死小鼠,取出股骨浸泡在70%酒精中3天用Micro CT掃描。
Micro CT分析
使用平生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Venus設備進行Micro CT分析。作者使用90kV管電壓、0.09nA電流進行采集,Avatar軟件進行數據的重建和分析。重建使用迭代算法,像素大小為0.026mm3。在骨損傷模型上面取一個Φ1.8mm的圓柱體,計算其中的BV/TV、Tb.MBD、Tb.Th、Tb.N、Tb.Sp.
實驗結果
Micro CT分析的股骨樣本如圖所示。在缺陷部位可以觀察到一個明顯的時間序列的形態學變化。KTNP治療組缺損部位在第21天完全修復。空白組股骨髁部分愈合,部分形成空洞。在第14天和第7天,KTNP治療組的愈合明顯優于空白組。
Micro CT評價了KTNP的功能。B:空白組和KTNP處理組在第7、14、21天的Micro CT成像結果 D:Micro CT定量結果。
文獻結論
在這項研究中,作者成功地開發了一種利用雙膦酸鹽誘導自組裝的納米顆粒,并探索了其在骨折治療中的功能。該方法有望成為一種靶向給藥的新策略,具有一定的工程應用價值,有望為骨骨折早期治療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使用設備
Micro CT(型號:VENUS)(平生醫療科技)
影像軟件:Avatar(平生醫療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