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深AlgaeC藻類計數及輔助鑒定系統快速測定浮游生物的生物量
浮游植物是水中懸浮生活的若干種藻類的總稱。浮游植物作為水生態系統的重要成員,是魚類天然餌料的重要組成。因浮游植物對環境變化十分敏感,在環境監測中也很重要。不同類型的水體或同一水體的不同季節,藻類組成是不相同的,各種藻類的相對量在不斷地變化,此變化有一定的趨勢。水中浮游植物組成和存量是養殖魚類合理投放的重要科學依據,可服務于水生態研究及利用。
浮游植物現存量是指某一瞬間單位水體中所存在的浮游植物量。其有兩種表示方法:用數目單位表示成密度(一般用個/L為單位),用質量單位mg/L表示的現存量則為生物量。以往調查中,通常僅注重浮游植物的種類或數量,而對其生物量不夠重視。因不同水體、不同種類的藻類在個體上的差異很大,僅僅用數量就很難評價不同水體中餌料生物的豐歉,故浮游植物的定量得以測算生物量為目標,才更科學。
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經典研究方法有兩類。一類是生物量“狀態”測量(測干重,細胞數量和種群體積),其在理論上是將整個浮游植物作為代表生物量的指標,此方法偏差較、,可靠性不高。另一類是浮游植物生物量“集團”測量(測浮游植物細胞組份)。其包括浮游植物細胞三大組份顆粒態有機碳(POC),顆粒態有機氮(PON),顆粒態有機磷的測定和細胞其它組份的測定,如葉綠素a,ATP,蛋白質以及其它色素的測量。此方法測的是活細胞有效組份,且能精確地反映種群的生物量,但其難以反映生態系統中不同浮游植物物種對物質和能量傳遞的貢獻。
國外有些學者在測定了不同浮游植物細胞的碳含量、細胞體積、細胞表面積后,發現細胞體積與細胞碳含量的相關性要比與細胞表面積的更強,并建立了浮游植物細胞體積和細胞碳含量的回歸方程。從而將各種浮游植物細胞計數結果,通過細胞體積與碳含量等生物量測量的關系轉換為生物量,以便在物種水平上合理估算對浮游植物群落生物量。該生物量估算法用途很廣泛:可了解浮游植物群落生物量的結構,以及不同浮游植物功能群或物種對生物量的貢獻,進而對了解生態系統結構的意義重大。它從物種水平上還可了解浮游植物群落與生物量的相關生態過程,故對了解生態系統的功能,意義重大。
鏡檢計數法是最直接的浮游植物生物量測量方法,也是迄今惟一可鑒定和計數浮游植物到物種水平的方法。其計數結果可用于定義浮游植物群落,分析種群分布和物種組成,以及群落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塊狀分布,同時,計數結果也可將浮游植物細胞數量轉化為生物量或能量,但傳統直接計數法速度慢、費力,并需要相當豐富的分類學專業知識。為此,杭州萬深檢測科技有限公司融匯整理了國內外公開的各海量資源,推出卓越的AlgaeC浮游生物計數及輔助鑒定系統。該系統能分類統計浮游生物數量,并配有功能強大的浮游生物智能搜索圖庫,以幫助相關人員快速、簡便地分類統計及鑒定浮游生物,該系統還包含有高效的浮游植物生物量測定模塊。
通常,浮游植物個體極小,不宜直接稱重,且其細胞相對密度多數接近于1,故可用形態相似的幾何體積公式計算來細胞體積,即:細胞體積轉換法或幾何體積擬合法。文獻[1]研究表明:該方法對浮游植物細胞體積的估算較可靠和可行。目前的萬深AlgaeC浮游生物計數及輔助鑒定系統采用此法已內置有32種不同的幾何模型,并對常見藻類進行了多模型的編碼對應,會根據屬名自動推薦該選用的幾何模型,使生物量測定的整個過程,既簡單又方便(測量步驟具體詳見附件)。該計算方法也類似用于浮游動物的生物量估算。
參考文獻
[1] 孫軍. 海洋浮游植物細胞體積和表面積模型及其轉換生物量[D]. 中國海洋大學,2004
[2] 趙文. 水生生物學.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生物量測量步驟
1、利用萬深AlgaeC系統輔助鑒定種類并建立計數表之后,選定要測量的項,右鍵彈出菜單點擊測量體積,如下圖:
2、打開體積測量窗體,系統根據種類給出推薦模型,也可根據實際需要自行從已內置的32個幾何模型中選擇。
3、根據模型示意圖,測量各項參數,即可獲得體積。可測量直線長度、曲線長度,及拖動十字錨點調整測量值。對于測量困難的物種以原始參考文獻提供的三維尺度比例進行折算。
4、測量完成后,點擊確定按鈕,測量體積就會出現在計數中。分類統計完全部視野數量后,萬深AlgaeC系統生成檢驗報告。示例截圖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