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多年前,當人們首次使用專業設備將顯微鏡上觀察到的圖像捕獲到照相底片上時,數字病理學開始揭開序幕。50 年前,“遠程病理學”概念——向遠程位置傳輸顯微圖像應運而生。然而,直到10年前,病理學才開始出現真正的數字化轉換,即從模擬環境到電子環境的轉換。
隨著對數字病理需求的提升,病理學家對于數字病理設備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顯微鏡下的圖像更真實”,“現有的工作流程實現數字化很難”,“如何與現有的信息系統整合“是病理學家經常討論的話題。這其中,令所有病理學家最關心的問題一直是數字病理中的圖像質量問題。數字病理圖像的顏色、對比度、分辨率和查看體驗是否能夠完全與顯微鏡媲美?
如何準備圖像質量測試流程?
作為數字病理的領導者,Leica Biosystems在設計全新一代智能掃描儀GT450時,特意邀請并聽取了專業的病理學家的意見,確保圖像質量滿足病理學家的日常工作需求。
在GT450開發過程中,我們掃描了來自客戶病理實驗室的許多不同器官的 H&E 和 IHC 染色載玻片,并確保對測試樣品進行以下檢查:
掃描的樣本包括各種形態特征。
樣本至少包括關鍵生物標志物,包括 ER、PR、Her2、Ki67 和 p53。
實驗室中使用多頭顯微鏡,因此病理學家可將數字圖像與顯微鏡下的載玻片進行比較。
所有流程均已錄制視頻,以便研究測試流程并與徠卡圖像總部的擴展光學團隊共享結果。
如何校正色彩?
眾所周知,顏色在病理閱片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遺憾的是,在GT450上市之前,并未出現過專門針對顯微鏡光路的色彩校正方案。為此Leica Biosystems采用了專用的光譜分析工具,對數字圖像、顯示器以及實際顯微鏡下圖像進行校正,并根據國際色彩協會(ICC)的標準生成了色彩校正方案。GT450也是第一個具備數字病理專門準備的校正方案的新一代智能掃描儀。
如何衡量圖像質量?
與常用的百分制或十分制不同,Leica Biosystems采用象限打分的模式來評估圖像質量。象限打分不僅可以避免病理學家在打分時的糾結(比如一個優秀的圖像應該是打8分還是9分?),也能簡潔明確的顯示閱片者對于圖片質量的滿意度。
最終的測試結果表明:GT450的圖像質量獲得了病理學家的一致好評。(未有一張圖像評分在3分以下)
借助定制的掃描鏡頭和全新的實時對焦專利技術,智能掃描儀GT450不僅可以提供媲美顯微鏡下觀察的色彩,而且圖像分辨率更高,閱片體驗更佳,是一款為病理學家私人訂制的數字切片掃描儀。
·END·
更專業·更優質·更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