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式實驗無染色/弱染色常見原因及實用對策
瀏覽次數:325 發布日期:2021-7-28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流式實驗無染色/弱染色常見原因及實用對策:
1.抗體貯存和操作不當
抗體應保存在2-8℃中,避光保存,同時避免反復凍融
2.熒光染料淬滅
熒光抗體和熒光抗體染色后的樣本都應該避光保存
3.自發熒光較高
改變抗體的熒光染料形式,避開與自發熒光相同發射光的染料
4.染色時間和溫度不正確
適當調整染色時間和溫度
5.使用錯誤的染色液染色細胞內蛋白
為了獲得最佳細胞內蛋白染色,應該使用正確的緩沖液系統進行細胞固定并破膜,以檢測胞漿和細胞核蛋白
6.分泌性胞內蛋白
流式細胞檢測時,細胞因子、趨化因子和生長因子等分泌性蛋白必須保留在細胞內
7.蛋白質下調,內化或從細胞中被剪切
確定使用的刺激條件不會影響蛋白質定位
8.蛋白的表達水平過低
對于表達水平過低的抗原,染色時使用最亮的熒光染料,兩步法染色有時可以提高敏感性,例如先使用生物素化抗體,再使用熒光結合二級抗體染色
9.細胞的分離方案或冷凍貯藏破壞抗原
從固態組織或細胞培養皿中收集細胞使用的酶會破壞細胞表面蛋白質,嘗試用非酶的試劑制備細胞。檢測制備細胞的試劑和細胞的貯藏/處理,是否可能影響抗原
10.激光器性能異常
使用流式細胞儀設定&跟蹤(CS&T)微球,以檢查激光的校準和功能
11.使用的濾片不正確
檢查所用熒光染料的激發波長與發射波長,確保使用正確的激光和濾片收集數據
12.數據過度補償
利用單染色對照和熒光減一(FMO)對照為每次實驗設定補償
13.細胞群的設門不正確
確保對細胞群的正確設門,使用活性染料并對單細胞群設門,可大幅度減少假陽性
14.數據分析不正確
為最佳顯示稀有細胞或染色暗淡的細胞,利用雙參數圖觀察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