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狀況監測系統解決方案
瀏覽次數:3139 發布日期:2022-9-21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生態環境狀況監測系統解決方案
一、前言
隨著近現代工業科技的高速發展,整個世界向“一體化”的地球村大踏步前進,人類的生活舒適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然而另一方面,也正是因此,地球也正是因此同時在承受著最大程度的干擾和影響。城鎮化、工業化等高強度的人類開發活動加劇了對生態環境系統的破壞,環境污染、資源枯竭、生物多樣性下降、自然災害等一系列問題頻發,反過來又嚴重影響了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黨中央政府也早已敏銳地意識到這一系列問題,自 2007 年十七大上首次提出生態文明的概念后,多次提出全國生態功能區劃、生態保護紅線、山水林田湖草同一生命共同體、濕地保護修復制度、自然資源科技創新發展規劃等多個與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緊密相關的國家政策,始終如一地踐行著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的核心價值觀。2018 年生態環境部的更名和掛牌,更是賦予了生態環境監測更廣泛的內涵與外延,確立了傳統污染源、環境質量監測逐漸向生態狀況監測轉變的新理念,制定了按照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思路,遵循生態系統整體性規律,以生態環境風險防范預警為重點,運用高新科技裝備監測手段,實現構建布局科學合理、指標系統完備、功能有機統一、運轉順暢高效、信息集成共享、陸海空天一體的現代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體系的宏偉新目標。
二、智慧生態環境狀況監測理念
智慧生態環境狀況監測是智慧環保概念的延伸和拓展,以可持續發展為宗旨,以生態學、生態系統學以及生物環境學諸多理論為指導,以立地生態系統類型的群落結構、能量循環、水分和養分等物質循環及生態環境效益為觀測建設基礎,全面深化完善水、土、氣、生各方面觀測要素指標體系,遵循自然規律,依靠科學的設施、先進的觀測和分析儀器,充分運用物聯網、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手段,實時獲取各生態環境要素的監測數據,全面掌握其實時動態及變化趨勢,觀測分析與研究并重且持續推進,實現數據資源共享、大尺度服務效應,最終建成天空地一體化、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立體化智慧監測網絡。將有助于提高生態環境全方位的監測和管理能力,幫助管理部門掌握所轄區域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及其實時動態,并能及時發現生態功能降低、生態服務不足、生態破壞、生態侵占等問題,為解決問題、優化管理等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指導,從而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環境系統的協調統一。
三、生態環境狀況監測系統架構
生態環境狀況監測系統借助物聯網技術、4/5G應用和云計算、云端存儲,整合衛星遙感監測、航拍無人機、邊界視頻終端、地面自動化監測傳感器,嵌入到森林、草原、濕地、城市、農田、海洋、湖泊、河流和荒漠等各種自然生態環境監測對象中,獲取大范圍、立體化的實時動態基礎監測數據,智能網絡傳輸層靈活地通過多種方式將大量的監測數據實時或者定時傳輸到應用層,應用層匯總和轉換收到的數據,通過超級計算機或云計算,整理和分析呈現出的動態變化狀況和未來的發展趨勢,從而服務于管理部門、行業應用和政府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