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切向流過濾是生物制藥工藝中關鍵的分離純化技術之一。通過液體在膜表面的切向流動,減少大分子/大顆粒物質在膜表面的堆積,從而實現比直流過濾更高的處理通量,在抗體、疫苗、基因和細胞治療、核酸藥物等生物制藥領域應用廣泛,是藥物分子濃縮和緩沖液置換的主要手段。優化切向流過濾工藝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設備和耗材成本,提高產品質量。 本文將從切向流過濾工藝的影響因素入手,介紹切向流過濾的工藝開發和工藝優化。
1.切向流過濾和超濾
在生物制藥中,很多人習慣將切向流過濾稱為超濾,實際上這是兩個概念。切向流過濾是相對于直流過濾(死端過濾)的一個概念,因其料液流動方向和膜成切向而得名。而超濾是一個根據截留孔徑命名的過濾技術,通常是指截留能力在1000Da到1000kDa之間的過濾,通常是以截留分子量(MWCO)來標識膜的截留能力,因切向流形式的超濾在生物制藥中應用較多,大家習慣將切向流過濾技術稱為超濾。其實在生物制藥中切向流微濾技術(截留能力在0.1μm-0.65μm)也是應用很普遍的,在一些工藝中可以替代直流過濾或離心機,用于菌體收集或料液澄清。二者的工藝控制模式略有不同,本文內容主要從超濾的角度出發。
2.切向流過濾的影響因素
切向流過濾工藝主要受三大方面的影響:料液性質、過濾膜性質、工藝參數。
·料液性質:料液的濃度、粘度、pH、電導、分子穩定性等皆可能對切向流工藝產生影響。對不同的目標產品首先要了解其性質,再進行工藝優化。比如對于對剪切力敏感的產品,就需要采用溫和的條件(較低的壓力、較低的切向流速等);而對于穩定的產品則可以優化濾速為主要目標,以提高工藝效率;對于濃度敏感的產品,則需要考慮在合適的濃度進行透析,以減少其處于高濃度的時間。料液溫度、緩沖體系等會影響料液的粘度和分子穩定性,從而影響工藝效率,在高濃度蛋白濃縮中還可能通過優化這些參數,以達到高倍濃縮的目的。
·過濾膜:(1)膜組件的選擇
切向流過濾膜組件形式主要有平板膜、中空纖維膜、卷式膜等,卷式膜目前在生物制藥中應用相對較少,而平板膜和中空纖維在生物制藥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
平板膜通常在兩層膜之間加有篩網,起到支撐和增加湍流的作用。其優點是在同樣的工況下,篩網提高了對膜表面沖刷效果,效率更高,在重組蛋白、抗體、多糖、疫苗等領域應用廣泛。缺點是篩網在增加湍流的同時,可能對敏感物質產生剪切力,同時對于固含量較高的料液,容易發生堵塞或產生較大的壓力。
中空纖維因內部為中空的結構,其優點是可以用于固含量更高的料液,比如菌體收集、料液澄清等,同時在一些對剪切力敏感的料液中可能有更好的效果,比如一些對剪切力敏感的病毒類產品。缺點是達到對膜表面同樣的沖刷效果,需要更大的泵速,在設備選型時需要更大的進液泵,同時泵速提高也會產生較大的剪切力。
總之,平板膜包和中空纖維膜二者皆有不同尺寸、孔徑的選擇,應用上既有重疊,也有一些側重。可以結合行業經驗、測試數據來選擇,同時也要考慮生產放大對設備的要求。
另外,平板膜包有不同流道的選擇,中空纖維亦有不同纖維內徑的選擇。寬流道(或大內徑)適用于高粘度或高固含量的產品,窄流道(小內徑)適用于相對低粘度的料液。相同面積的膜組件,寬流道(大內徑)需要更大的泵速,在前期選型時要考慮到日后放大對設備的需求。
切向流過濾組件形式(圖片來源:PDA TR15)
(2)截留孔徑的選擇
超濾膜通常以MWCO(Molecular Weight Cut Off)來標稱其截留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截留能力的標定并無統一標準,膜的微觀結構通常是海綿樣的結構,其孔徑并不均一,不同廠家同樣MWCO的膜對同一物質的截留率不一定是一樣的。比如100kD的膜包并非是可以100%截留100kD的分子(分子的形狀也會影響截留效率),對100kD以下的分子也無法100%透過,通常是以γ球蛋白(169kD)或類似大小的葡聚糖來測試,其截留率通常可以達到95%以上。
超濾的目的是要截留目標分子(濃縮或透析)時,通常推薦選擇其分子量1/3-1/5的膜,比如單抗的分子量約150kD,通常采用30kD進行濃縮。而要透過目標物質時(澄清或分離不同大小的分子),則需要選擇目標分子量的10倍或更大孔徑的濾膜才能獲得較高的透過率,同時考慮要截留物質的分子量,在能截留大分子雜質的基礎上盡量選擇大孔徑的濾膜,以提高目標物質的透過率。
(3)膜材質的選擇
目前市面上超濾膜主要材質有聚醚砜(PES)、聚砜(PS)和再生纖維素等幾類,其選擇主要考慮材質的兼容性、清洗性能等。通常聚醚砜具有更好的耐酸堿性和通過性。而纖維素類具有更好的親水性,更易清洗,且對部分有機溶劑的耐受性更好。在具體應用中,可根據廠家提供的兼容性信息和測試對比(工藝效率、截留能力、易清洗性等)來選擇。
切向流過濾膜的結構(圖源:PDA TR15)
·工藝參數:
本文主要從優化工藝速度的角度列舉相關參數,對于實際應用,還需從所處理的料液需求方面考慮濃度倍數、透析倍數、透析Buffer的選擇等。
表1 切向流過濾參數及其影響
參數 |
簡寫 |
影響 |
進液流速 |
Ffeed |
▪ 切向流過濾的主動力,工藝優化的關鍵參數。切向流大小決定了對膜表面的沖刷效果越好,膜越不容易堵塞。 ▪ 增大切向流有利于提高效率。但要考慮料液的耐受性和系統耐壓 ▪ 大的切向流速要求更大的系統泵,工藝放大時要特別注意 ▪ 進液流速直接影響進口壓力Pfeed和壓差ΔP,由于一般膜組件和系統都有最大耐壓,ΔP過大會限制回流壓力可調節的范圍,從而限制TMP的可調范圍。所以并非越大越好,需結合TMP進行優化 |
回流比例閥開度 |
PCV |
▪ 工藝優化的關鍵參數 ▪ 直接影響回流壓力Pretentate和TMP ▪ PCV開度減小,Pretentate升高,TMP升高,可提高濾出速度,TMP升高也會促進凝膠層的形成,導致過濾阻力提高,所以TMP提高有上限,是需要優化的參數 |
進口壓力 |
Pfeed |
▪ 受進液流速和PCV的影響 ▪ 自動化系統可通過Pfeed反饋控制進液泵 |
回流壓力 |
Pretentate |
▪ 通過PCV調節,PCV開度減小,Pretentate升高 ▪ Pretentate升高,TMP升高 |
透過壓力 |
Ppermeate |
▪ Ppermeate影響TMP ▪ 對于超濾工藝,濾出壓力通常不做控制,即為0 ▪ 對于微濾工藝,可通過濾出閥門PID控制恒定濾出速度,或者通過濾出泵控制恒定的濾速 |
過膜壓力 |
TMP |
▪ TMP=(Pfeed - Pretentate)/2-Pretentate |
壓差 |
ΔP |
▪ ΔP=Pfeed - Pretentate ▪ 主要受進液流速影響 |
可見,在切向流過濾工藝中,主要的控制是通過進液泵和PCV來實現的(有濾出PCV閥或濾出泵的還會有濾出端控制),在自動化設備中,則可以通過設定相應的壓力,同過PID反饋調節進液泵和PCV來實現恒壓模式的過濾。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參數相互關聯,在邏輯上可以分為進液端控制(Ffeed、Pfeed、ΔP)、回流端控制(PCV、Pretentate、TMP),通常在進液端和回流端需各選擇一個參數實現工藝控制,具體控制模式需結合產品特性、工藝需求、設備功能等進行選擇。采用自動化設備可實現更多的控制模式。
比如:
▪ Ffeed + PCV
▪ Ffeed + TMP
▪ ΔP + TMP
▪ Pfeed + Pretentate
綜上所述,在開發切向流過濾工藝時需明確工藝目標,并從料液、膜組件、工藝參數等多方面進行優化,以提高工藝效率,降低成本。下期我們將介紹如何優化進液流速、TMP、分批透析vs等體積透析、最佳透析點的選擇等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