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由于實驗動物的排泄物和食物殘渣等原因,IVC艙體內部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保持IVC艙的潔凈和無菌狀態對于動物實驗的可重復性和結果的準確性至關重要。通過選擇合適的消毒方法,可以確保IVC艙內部的微生物得到有效的控制。
為了清除IVC籠具內衛生死角的微生物污染,采用過氧化氫消毒機Phileas MCD進行消毒滅菌,使用7.5%低濃度過氧化氫對人體無傷害,設備無損害。
1.1工作原理
獨特的創新技術: 離心干霧
利用獨特設計的快速旋轉的閥瓣漫反射液體的原理,將過氧化氫均勻噴霧,液滴可控制在5-10μm。霧化的過氧化氫在整個密閉的空間中進行無規則的布朗運動,粘附于微生物表面,破壞其細胞壁,從而起到完全消毒效果。該技術的工作原理無需使用任何排氣口或壓縮空氣,由此產生的霧體會迅速發散,在操作的空間內形成消毒過氧化氫干霧,同時并不會使接觸霧體表面潮濕。
1.2設備
IVC籠內消毒機:
Phileas MCD
2.驗證目的
a.消毒結果的重復性:通過廠家指導的參數設置,每一次消毒任務均可達到同樣的消毒效果
b.無死角清除微生物:過氧化氫氣體均勻分布到空間內的每一個角落,確保無死角消毒
c.對微生物進行無差別清除:以清除難度極高的嗜熱脂肪芽孢桿菌作為挑戰菌種
d.高微生物負載清除:對嗜熱脂肪芽孢桿菌負載菌片作為挑戰基數
3.驗證流程
3.1驗證方式
微生物指示劑:
菌種:嗜熱脂肪芽孢桿菌 12980
化學指示劑:
用于檢查霧分布擴散后的結果
3.2消毒流程
a.指示劑布點:將微生物指示劑和化學指示劑放置于IVC籠具內
注意:細菌負載面位文字面,在消毒過程中該面與過氧化氫氣體接觸,將號碼標注在對應的無菌密封袋外側。
b.開始滅菌流程
1. 將機器放在IVC籠具進出風口
2. 設定程序并關閉通風系統
3.按“開始”并離開該位置:擴散、接觸時間和曝氣(循環)將會運行
4.換氣后,取下指示劑,送至實驗室進行無菌檢查——7 天后讀數
IVC消毒數據設置:
IVC籠具體積:1.2m3,消毒劑劑量:14ml/m3,循環次數:5 ,擴散時間:12min,菌種滅殺時間:3 小時c. 移除指示劑并送檢:滅菌流程結束后,經過培訓的工作人員穿著無菌個人防護工具,防護服,護目鏡,手套,防護面罩進入消毒空間,使用無菌鑷子將生物指示劑完整放入無菌密封袋,并移交到培養人員手中
3.3指示劑結果解析
CI+BI指示劑
IVC艙
滅菌效果
陰性:培養基顏色保持紫色不變 →滅菌完全
陽性:參照陽性對照管的顏色,培養基顏色發生變化(紫色變成黃色)→滅菌不完全
化學指示劑:
空白試紙
測試結果
經霧化過氧化氫接觸后變色條由紅色轉變為黃色
4.驗證結論
最低4次消毒循環化學指示劑變色,過氧化氫干霧均勻地擴散并填充消毒空間,消毒無死角。
最低4次消毒循環微生物指示劑可以達到log5消毒效果。
符合實驗室log5標準的消毒,對實驗室器具無腐蝕性。
為了達到 log5的效率,應增加接觸時間而不是劑量(過量可能適得其反)。
想了解更多內容,獲取相關咨詢請聯系
電 話:+86-0731-84428665
伍經理:+86-180 7516 6076
徐經理:+86-138 1744 2250
郵 箱:consentcs@163.com
官 網:www.consentc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