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干細胞之父
肝細胞癌(HCC)是一種全球預后不良的侵襲性惡性腫瘤。手術切除是HCC的主要治療手段;然而,手術切除的適應癥限制了其在特定人群中的應用。此外,大約有50-70%的HCC患者在接受局部治療后5年內會出現疾病復發。盡管免疫療法已顯示出益處,但其對晚期或復發性HCC患者的治療效果仍不令人滿意。
因此,探索新的治療方法,尤其是局部晚期肝細胞癌的治療方法成為當下肝癌治療研究重點。
NK細胞是一種天然免疫細胞,具有與T細胞完全不同的靶細胞識別方式,能泛特異性識別并殺死瘤細胞。此外,NK細胞通過分泌穿孔素和顆粒酶,直接誘導靶細胞凋亡,同時還能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如IFN-γ、TNF-α等,進一步激活其他免疫細胞。目前免疫細胞療法已成為繼手術、化療、放療和靶向治療之后的第五種腫瘤治療方法。
研究發現,NK細胞是肝臟先天免疫系統中的關鍵成分,約占肝內淋巴細胞數量的30%~50%。然而,在肝細胞癌患者中,NK細胞的數量和功能明顯下降,腫瘤浸潤導致NK細胞減少,與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的存活率低有關。這表明肝內NK細胞在肝細胞癌的免疫監控中具有重要作用。
案例:2024年8月5日,國際權威期刊《Cureus》發布了一項最新的臨床案例分析,一名罹患晚期肝細胞癌(HCC)的患者,在接受了一種聯合NK細胞治療方案后,其肝功能得到明顯改善,并且腫瘤體積也顯著縮小,為后續治療創造了有利條件。
一位61歲的男性病患,既往存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因腹部鼓脹癥狀入院,體內積聚超過3升的大量腹水緊急入院,被確診為HCC T4N1M1 ⅣB期,伴有廣泛的淋巴結轉移、多發性肺部轉移以及骨轉移。因腫瘤導致的門靜脈高壓處于顯著的腹水累積狀態。
檢測結果揭示,患者淋巴細胞占比偏低,肝功能受損嚴重,且腫瘤標志物含量較高。鑒于其肝功能儲備不良,僅能采取姑息性治療手段,患者決定嘗試聯合新型免疫細胞療法。
研究團隊制定了一套免疫治療方案。首先,從患者血液中分離出血液成分進行培養,經過14天的培養后,開始實施DC疫苗與納武利尤單抗的聯合治療,前4個療程每周一次,之后調整為每2周一次,共計7個療程。同時,每3周進行一次NK細胞療法,共3個療程。
經過3輪聯合治療,患者的體能狀態有所好轉,腹部緊張感明顯緩解。
在6個聯合療程后,患者的肝功能得到了顯著提升,CT顯示原發腫瘤及轉移瘤的體積均有所減小,腹水完全消失。
同時,治療后患者的腫瘤標志物水平顯著下降,維生素K缺乏誘導的蛋白-II也恢復正常范圍。白細胞的整體狀況及淋巴細胞比例均改善至正常。
在肝功能得到改善后,于第7個聯合療程起開始接受標準治療,進一步增強抗癌效果。
綜上所述,相比傳統的肝癌治療手段,免疫細胞治療可以在體內激活和增殖,具有持久抗腫瘤作用,能有效增強機體的免疫反應,發生嚴重毒性反應的概率更低,患者耐受性更好。
在腫瘤治療過程中,免疫細胞療法常與手術、放化療聯用,能清除微小病灶和殘余腫瘤細胞,降低常規治療手段帶來的副作用,重建患者免疫系統,有效控制腫瘤的復發和轉移,從而延長患者的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