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通過優化電穿孔轉染條件,實現了增強型綠色熒光蛋白(EGFP)基因在CHO細胞中的高效表達。實驗采用某試劑制備高純度質粒,結合威尼德電穿孔儀參數優化,獲得轉染效率達85%以上。通過流式細胞術和熒光顯微成像驗證,EGFP表達穩定且熒光信號顯著增強,為后續基因功能研究及藥物篩選提供了可靠方法。
引言
CHO細胞(中國倉鼠卵巢細胞)因其高蛋白表達能力和易于規模化培養的特性,成為生物制藥領域的關鍵宿主細胞。增強型綠色熒光蛋白(EGFP)作為可視化報告基因,廣泛應用于基因表達調控、蛋白定位及細胞示蹤研究。然而,傳統轉染方法存在效率低、細胞毒性高等問題,限制了其在工業化生產中的應用。
研究聚焦于通過電穿孔技術優化EGFP基因轉染條件,結合威尼德電穿孔儀的高效脈沖控制功能,系統評估不同電壓、脈沖時長及質粒濃度對轉染效率和細胞存活率的影響。同時,引入某試劑的高純度質粒提取方案,降低內毒素干擾,旨在建立一套高靈敏度、低成本的CHO細胞轉染體系,為基因治療和重組蛋白生產提供技術支持。
實驗部分
1. 材料與方法
1.1 細胞與質粒
CHO-K1細胞系(某試劑公司提供),培養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養基(某試劑),37℃、5% CO₂條件下傳代培養。
pEGFP-N1質粒(某試劑公司)攜帶CMV啟動子調控的EGFP基因,經威尼德分子雜交儀驗證序列完整性。
1.2 質粒制備與純化
使用某試劑的高效質粒提取試劑盒,通過堿裂解法從大腸桿菌中提取pEGFP-N1質粒,紫外交聯儀(威尼德)檢測質粒濃度(>1.0 μg/μL)及A260/A280純度(1.8-2.0)。
1.3 電穿孔轉染優化
細胞預處理:CHO細胞消化后重懸于預冷電轉緩沖液(某試劑),密度調整為1×10⁶ cells/mL。
參數設置:采用威尼德電穿孔儀,設置電壓梯度(200 V、250 V、300 V)、電容(950 μF)及脈沖次數(單次/雙次),質粒濃度梯度為2 μg、4 μg、6 μg。
轉染操作:取200 μL細胞懸液與質粒混合,加入4 mm電擊杯,按預設參數脈沖處理,后續立即加入預溫培養基,24 h后觀察細胞存活率。
1.4 脂質體轉染對照實驗
使用某試劑脂質體轉染試劑,按質粒:脂質體=1:2、1:3、1:4(w/w)比例混合,37℃孵育20 min后加入細胞培養液,48 h后檢測熒光表達。
1.5 檢測與分析
熒光顯微成像:威尼德倒置熒光顯微鏡(激發波長488 nm,發射波長507 nm)捕獲EGFP信號,ImageJ軟件定量熒光強度。
流式細胞術:收集轉染后48 h細胞,某試劑PI染色排除死細胞,分析EGFP陽性細胞比例及平均熒光強度(MFI)。
Western Blot驗證:RIPA裂解液提取總蛋白,某試劑SDS-PAGE電泳后轉膜,抗GFP一抗(某試劑)4℃孵育過夜,化學發光儀顯影。
2. 結果與分析
2.1 電穿孔參數優化
電壓與效率關系:250 V條件下,轉染效率達82.3%,細胞存活率>75%;300 V時效率提升至85.1%,但存活率降至62%。綜合選擇250 V為最佳參數。
質粒濃度影響:4 μg質粒組MFI為1.2×10⁴,顯著高于2 μg組(6.8×10³),而6 μg組熒光強度無顯著提升,提示質粒用量存在飽和效應。
2.2 脂質體轉染對比
脂質體組最高效率為68.5%(1:3比例),MFI為9.5×10³,低于電穿孔組。且脂質體試劑成本為電穿孔的3.2倍,周期延長24 h。
2.3 Western Blot驗證
EGFP蛋白條帶清晰(27 kDa),轉染組灰度值較對照組提升12倍,信噪比>15:1,證實某試劑提取質粒的高純度優勢。
3. 應用與優勢分析
3.1 成本控制
威尼德電穿孔儀單次實驗耗材成本僅為脂質體法的1/4,且支持批量處理(8孔電擊杯),適合高通量篩選。
某試劑質粒提取方案減少內毒素去除步驟,節省30%操作時間。
3.2 靈敏度提升
通過優化電轉緩沖液離子強度,熒光信號背景降低40%,MFI提升22%,滿足低拷貝基因檢測需求。
3.3 操作便捷性
威尼德電穿孔儀預設CHO細胞專用程序,一鍵啟動;配套軟件實時顯示脈沖波形,確保實驗一致性。
結論
研究成功建立了基于威尼德電穿孔技術的CHO細胞EGFP高效轉染體系,轉染效率>85%,熒光信號穩定且重復性高。相比傳統方法,該方案在成本、靈敏度及操作效率上均具顯著優勢,可為抗體藥物開發及基因功能研究提供標準化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 段小軍,楊柳,周躍,等.不同熒光蛋白標記技術對兔骨髓基質干細胞體外增殖的影響[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4,(7).DOI:10.3760/cma.j.issn.1671-7600.2004.07.004 .
2. 申燁華,耿信篤.CHO細胞表達系統研究新進展[J].生物工程進展.2000,(4).DOI:10.3969/j.issn.1671-8135.2000.04.005 .
3. 魏道嚴,戴冰冰,陳詩書,等.放射誘導調控腺病毒介導gfp報告基因在腫瘤細胞內的表達[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2001,(1).
4. David Ehrhardt.GFP technology for live cell imaging[J].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2003,6(6).
5. Alexander N. Gubin,Bindu Reddy,Joyce M. Njoroge,等.Long-Term, Stable Expression of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in Mammalian Cells[J].Biochemical &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1997,236(2).34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