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細胞分析儀的概述及校準方法
瀏覽次數:2134 發布日期:2013-12-27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一、血細胞分析儀概述
自動血細胞分析儀(blood cell analyzer,BCA)是指對一定體積全血內血細胞異質性進行自動分析的常規檢驗儀器。它又稱血細胞自動計數儀(automated blood cell counter,ABCC)、血液學自動分析儀(automated hematology analyzer,AHA)。但ABCC應當代表的是早期的低檔次的BCA,而AHA外延過大,故多數學者稱之—BCA。
20世紀40年代末,美國庫爾特(W.H.Coulter)先生發明了電阻抗法微粒子技術計數專利,并于1953年開發研制了世界上第一臺BCA(Coulter Model A型)運用于臨床檢驗中。當時這種儀器為一個檢測通道,僅能進行紅細胞、白細胞計數,故稱ABCC。20世紀60年代,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血紅蛋白、紅細胞平均體積、平均血紅蛋白含量、平均血紅蛋白濃度和紅細胞比容等測定參數。20世紀70年代專用的血小板計數儀問世,但它是將抗凝全血低速離心,分離富含血小板血漿進行計數。不久,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應用, 血小板和紅細胞可在一個通道一起同時計數,至此,BCA已能作全血細胞計數(Complete blood cell count,CBC)。80年代,雙檢測通道,多參數BCA相繼研制成功,增加了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血小板比容及平均體積、白細胞分類計數等參數;白細胞分類兩分群、三分群、五分群BCA先后投入臨床應用。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多功能、多參數BCA不斷產生,BCA由阻抗型的18參數,發展至今天的46個參數之多,誕生了許多非傳統新參數,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①新的白細胞參數:淋巴細胞CD4與CD8計數、平均過氧化物酶活性指數(mean peroxidase index,MPXI)、異常白細胞數量和百分比等。②新的紅細胞參數: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分布寬度(HDW)、紅細胞內血紅蛋白含量(CH)、紅細胞內平均血紅蛋白含量(CHCM)等。③新的網織紅細胞參數:網織紅細胞百分比(Retic%)、網織紅細胞計數(Retic#)、低熒光強度網織紅細胞百分比(LFR%)、中等熒光強度網織紅細胞百分比(MFR%)、高熒光強度網織紅細胞百分比(HFR%)、網織紅細胞內血紅蛋白含量(CHr)、平均網織紅細胞體積(MCVr)、網織紅細胞內血紅蛋白含量分布寬度(HDWr)、網織紅細胞內平均血紅蛋白濃度(CHCMr)、網織紅細胞分布寬度(RDWr)、未成熟網織紅細胞指數(IFR)、網織紅細胞成熟指數(RMI)等。④新的血小板參數:血小板平均濃度(MPC)、血小板平均質量(MPM)等。⑤其他參數:造血干細胞、幼稚細胞有核紅細胞檢測計數功能等。
二、血細胞分析儀的校準
自動血細胞儀是臨床實驗室最常用的分析儀器之一,在儀器精密度良好的前提下,正確校準儀器是保證臨床檢測結果準確的關鍵。為此結合國內實際情況,全國血液學、體液學委員會就BCA校準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校準的一般要求
1.為了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要求對每一臺BCA進行校準。儀器安裝時必須由廠家進行校準并提供記錄,否則不能用于臨床標本的檢測。
2.實驗室須按“建議”的要求建立適合本實驗室使用的BCA校準程序并寫成文件。內容包括:使用校準物的溯源性、來源、名稱及其保存方法;校準的具體方法和步驟;何時要求進行校準、由何人負責實施等。
3.BCA進行校準后,必須開展室內質量控制以監測儀器的檢測結果是否發生漂移。
(二)校準物
1.校準物的來源 一是儀器的配套校準物;二是來自新鮮人血,但定值要求直接或間接地溯源至國際標準。
2.校準物的選擇 ①使用中國藥品監督管理局注冊登記、國際公認質量可靠的檢測系統的實驗室,應選用制造商規定的配套校準物。②使用新鮮血作為校準物但必須強調其溯源性。③對于使用無配套校準物檢測系統的實驗室,必須使用新鮮血進行儀器校準。
3. 質控物和校準物的區別 ①從理論上講概念不同;②從性質上講,校準物的特性更接近新鮮血;③從定值準確性來看,兩者有差異,但不顯著;④從作用上看,質控物用于常規工作中,隨被測樣本一起測定,校準物只有在儀器條件發生變化而需要校準時才使用;⑤從使用上看,校準物必須配套,且配套廠家的校準物,校準同一系列、不同型號儀器所用的靶值相近,但不一定完全相同,而質控物一般通用,且不同型號BCA間差異較大,在使用時務必注意;⑥表示方法不同,校準物測定結果用偏差表示,質控物測定結果用CV表示。
(三)校準方法
對使用中國藥品監督管理局注冊登記的國際公認質量可靠的檢測系統的實驗室,在使用制造商規定的配套校準物時,嚴格按儀器說明書規定的程序進行校準。使用其他檢測系統的實驗室,可用新鮮血按如下方法進行儀器校準。
1.儀器的準備 先用清洗劑對血細胞自動分析儀內部各通道及測試室處理30min。確認儀器的背景計數、精密度及攜帶污染率在說明書規定的范圍內時,方可進行校準,否則須查找原因,必要時請維修人員進行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