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外3D培養為人類疾病轉化研究、疾病建模、再生醫學和精準治療打開了新視野。目前,分化的器官細胞類型可以在體外由不同的干細胞體(SCs)產生,以模擬復雜的組織,同時保留基因組穩定性和對藥物治療的反應性。
因此,類器官比傳統的2D培養具有更明顯的優勢,在各種創新應用中具有前所未有的潛力。然而,為了利用這些模型進行有意義的基礎研究、疾病建模和藥物篩選,需要可靠、特異的培養和分析方法。目前,類器官培養的表征和優化受限于對3D結構隨時間變化的監測及類器官形成的重復性。
Incucyte® 類器官培養QC應用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包括經過驗證的方案和軟件模塊,用于實時查看和無標記定量類器官,以優化其培養條件。對類器官培養狀態做出明智的決定,打開高級細胞模型分析的新世界。
Incucyte® 類器官培養QC應用
采用Incucyte® 活細胞成像和分析,在長達數天、數周甚至數月的時間內,對多種組織樣本產生標準化、可重復的類器官數據。
自動定位和分析類器官
在穩定的培養箱環境內,通過Incucyte® 自動定位和定量類器官的分化和成熟,將類器官QC流程自動化。
小鼠腸道類器官
小鼠胰腺類器官
在穩定的培養箱環境中動態監測和定量Matrigel® domes中類器官的分化和生長。使用24孔板將小鼠腸道和胰腺類器官包埋在Matrigel® domes(分別50%或100% Matrigel®),用Incucyte® 實時監測6-8天。明場視頻(接種2天后)和明場面積的時程曲線顯示細胞類型特異的類器官分化、形態和生長。
動態表征類器官形成
采用Incucyte® 類器官分析軟件模塊,在數周或數月的時間內,自動分析整個Matrigel® dome中類器官的大小和數目,以優化培養條件。
如上圖所示,在明場模式下測量對象大小,以此區分培養擴增的最佳條件。使用48孔板將小鼠肝臟器官以不同密度包埋在Matrigel® domes(100%)。圖像(接種5天后)和時程曲線顯示類器官大小和生長速度于細胞數目正相關。
鑒定類器官培養的成熟階段
對類器官形態進行無偏倚的評估,以確定類器官傳代或延長培養的最佳時間。
用綜合形態學指標定義細胞類型特異性傳代頻率。腸道類器官傳代頻率取決于成熟標志,如管腔內出芽和碎片累積。用Incucyte® 的偏心率(出芽)或暗度(管腔內碎片累積)指標動態量化這些成熟標志。
提高生產力
利用既定方案和一體化軟件模塊,對24孔或48孔板中嵌入Matrigel® Domes的類器官進行綜合分析。
上圖為經過實驗室驗證的Incucyte® 類器官培養方案。用Matrigel® Domes法輕松培養、擴增和維持類器官,以獲得器官特異性生理表現。
Incucyte® 軟件采用向導式界面,即使是初次使用者,也能輕松掌握。自動化的圖像采集和分析工具,讓使用者在實驗設置后即可離開。遠程查看24孔板或48孔板中類器官分化和生長情況,以實時監測實驗進展。
更多類器官培養QC
及活細胞分析應用案例
盡在第4版《活細胞分析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