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細胞成像應用于細胞分裂過程中肌動蛋白絲的動態研究
瀏覽次數:964 發布日期:2024-5-8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細胞質分裂是細胞分裂的最后階段,在此期間,一個細胞的細胞質分裂成兩個獨立的細胞。肌動蛋白絲在支持細胞結構和促進細胞分裂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細胞分離之前,肌動蛋白絲收縮細胞膜形成兩個子細胞
[1]。cytochalasin B是一種廣泛應用于細胞分裂和運動研究的化合物,對肌動蛋白絲的結構和動力學具有重要影響。它主要通過阻斷可收縮微絲的形成來阻礙細胞分裂,并且cytochalasin B在不同濃度下對細胞行為的影響不同。高濃度的cytochalasin B誘導細胞形態的轉變,包括肌動蛋白素的收縮,成纖維細胞的聚集
[2]。然而,低濃度的細胞松弛素B抑制了細胞遷移和膜褶皺,但沒有引起任何明顯的形態學改變
[3]。此外,先前的研究表明,cytochalasin B可導致細胞分裂不完全,從而形成多核細胞
[4]。
Celloger
® Pro是一款活細胞成像設備,可以根據用戶設定的時間參數對指定的位置進行成像記錄。 同時可通過使用分析軟件定量分析圖像的細胞融合度(%)與熒光強度。因此在本項研究中使用Celloger
® Pro作為成像設備來研究cytochalasin B對肌動蛋白絲的作用。

圖1 Celloger® Pro設備圖
活細胞成像應用實例:
將穩定表達td-Tomato標記肌動蛋白的HeLa細胞以每孔2.5x10
4個細胞的密度接種于24孔板中。孵育過夜后,用濃度為1.25 μM(低濃度)和10 μM(高濃度)的cytochalasin B處理細胞。使用10倍鏡頭的Celloger
® Pro每隔1小時進行成像,持續48小時。最后,除高濃度組外,其余各組細胞核均用1µM SYTO9 (Invitrogen, S34854)染色。
結果:
在對照組中,細胞從兩個細胞分裂為四個子細胞,進行正常的細胞分裂。相反,用低濃度(1.25μM)的cytochalasin B處理的細胞不能完成細胞膜分離,導致單個細胞內形成多個細胞核。然而,高濃度(10μM)cytochalasin B處理的細胞表現出肌動蛋白絲結構的嚴重破壞,導致不可逆的細胞圓縮(圖1)。定量分析發現,與對照組相比,低濃度cytochalasin B處理組的多核細胞比例更高(圖2)。

圖2 不同濃度細胞松弛素B處理下肌動蛋白動態變化

圖3 低濃度cytochalasin B處理誘導多核細胞
對照組(n=564)和cytochalasin B低濃度處理組(n=493)隨機取9個點,分別計數總細胞數和兩個或兩個以上細胞核的細胞數。以多核細胞/總細胞數計算多核細胞的比例。* * * P < 0.001。
結論:
細胞內的肌動蛋白絲不僅在維持細胞結構中發揮作用,而且在細胞的復制和分裂過程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實時成像對于監測各種細胞運動和對諸如cytochalasin B等藥物的反應至關重要。特別是,當對細胞處理不同濃度的藥物時,由于濃度不同,細胞的反應可能不同,而大量獲得每種濃度的圖像是費時費力的。Celloger
® Pro的多定位功能、用戶友好型的配套軟件,以及三倍率鏡頭的可選性,為高質量實驗數據的捕獲提供了一種新型的成像方法。
參考文獻:
[1] Pier Paolo D’ Avino., et al. “Cytokinesis in Animal Cells” Cold Spring Harbor Perspectives in Biology (2015): 7: a015834
[2] J. W. SANGER., “The Use of Cytochalasin B to Distinguish Myoblasts from Fibroblasts in Cultures of Developing Chick Striated Muscl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Volume 71 no. 9 September (1974): 3621-3625.
[3] YAHARA, ICHIRO.,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Effects of 24 different cytochalasins on cellular structures and cellular events and those on actin in vitro” 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Volume 92 January (1982): 69-78.
[4] Awtar Krishan., “Fine structure of cytochalasin-induced multinucleated cells” Journal of ultrastructure research Volume 36 July (1971): 1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