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制藥研發與生產中,層析技術作為實現高純度分離的重要手段,被廣泛應用于疫苗、抗體、重組蛋白等各類生物大分子的純化流程。層析的核心,是“填料”——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球體,正是構筑高效純化工藝的關鍵所在。
本期推文將帶你走近層析技術的四大經典方式,了解其分離原理、優勢、適用場景以及選擇要點,為你的工藝開發和技術理解打下基礎。
凝膠過濾層析術語
Fig.1 凝膠層析術語
Fig.2 凝膠層析過程層析圖譜
填料選擇要點
每種介質的孔徑都有一定的范圍,選擇凝膠過濾介質的關鍵在于選擇合適的分離范圍,其次要考慮介質的機械性能和可放大性。
蛋白質滴定曲線
每種蛋白質都有其獨特的凈電荷與pH的關系,可以將其顯示為滴定曲線。
注:當分子所在溶液pH小于分子的pI(等電點)時,分子表面凈電荷為正(+);當分子所在溶液pH大于分子的pI時,分子表面凈電荷為負(-)。
Fig.3 蛋白滴定曲線
Table 1.離子交換層析功能基團
Fig.4 陰離子交換層析過程
缺點
• 需優化pH和鹽濃度
• 需高鹽洗脫,不適用于高鹽條件下不穩定的樣品
典型應用
• 抗體純化中的雜質去除(如HCP、DNA)
• 疫苗抗原的精細純化
• 重組蛋白捕獲和精細純化等
Table 2.疏水層析功能基團
疏水作用介質疏水性強弱表
Fig.5 疏水作用介質疏水性強弱表
Fig.6 疏水層析過程
缺點
• 高鹽易引發沉淀,需要合理控制鹽濃度
• 對溫度較敏感:層析開始前建議確認樣品、緩沖液、柱子、層析設備都在相同的溫度
• 洗脫容易拖尾
典型應用
• 適用于根據蛋白疏水性差異分離的捕獲、中度純化和精細純化
• 抗體聚體及片段去除
• ADC純化中的雜質去除
親和層析:識別“特異性結合”
原理
親和層析是一種根據生物分子之間的特異相互作用來分離物質的層析方法,如酶和底物的結合、受體和配體的結合、抗體和抗原的結合等。這類結合既是特異的,又是可逆的。通過這種可逆的結合和分離來達到蛋白純化的目的。親和層析具有高選擇性的特點,可快速從復雜體系中捕獲目的蛋白,通常一步純化就能達到90%以上的純度。
Table 3.親和層析常見配基與底物
Fig.7 親和填料結構
• 基架:多孔球形,使配基附著在基質上,具有理化惰性;
• 間隔臂:克服可能存在的空間位阻效應,改善配基與目標分子的結合;
• 親和配基:可逆地結合特定目標分子或目標基團的分子。
缺點
• 填料單價相對其他層析填料較高
• 配基脫落風險需控制
典型應用
• 單抗/雙抗生產的初步捕獲
• 標簽蛋白純化
總結
層析純化技術構建了現代生物制藥工藝的“中流砥柱”,而層析填料就是這個工藝階段的關鍵構件。理解層析原理,是掌握純化技術的第一步。未來,我們還將深入解析不同類型填料的選擇技巧、工藝優化思路以及真實案例分享,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