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高中國獸醫診斷服務在可靠性、準確性、及時性和高通量等方面的表現,第二屆國際獸醫檢測診斷大會將于2020年9月10-12日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舉行。大會廣泛邀請全球獸醫檢測診斷的杰出代表與不斷進取的中國獸醫進行深層次的分享、對話及相互啟迪。
大會詳情
時 間:2020年9月10-12日
地 點:南京國際展覽中心
大會語言:中英文, 大會提供同聲傳譯
大會戰略合作伙伴
愛德士
世紀元亨
黃金贊助
勃林格殷格翰
分會贊助
Tetracore
展位預定與贊助正在火熱征集中...
本屆大會新增14位演講嘉賓,快跟隨小編一起來一睹為快吧!
泰威斯·安德森
國家動物疾病中心(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服務局)研究生物學家
泰威斯·安德森是國家動物疾病中心(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服務局)的研究生物學家。安德森博士的研究將計算和實驗研究相結合,以了解RNA病毒在宿主之間和復雜環境中傳播時如何進化。他的工作將傳統的高通量序列數據與種群遺傳,系統發育和統計建模技術相結合,以量化新型RNA病毒在豬中的進化和出現。他目前的工作包括確定流感病毒宿主范圍和毒力的遺傳預測因子,使用序列數據了解地方性病毒的遺傳和抗原變異性,并將這些結果應用于產生預防病毒傳播的解決方案(例如疫苗)。開發)。他的研究的另一個重點是生物信息學工具的開發,該工具可量化感染豬的RNA病毒的多樣性,并利用實時基因組流行病學工具管理在線數據庫中的遺傳序列數據。在他的工作中,一個共同的主題是使用具有統計推斷和數據建模的異類數據來發現病原體傳播的一般機制,目的是改善動物,人類和環境的健康和福祉。
彭大新
教授,揚州大學
彭大新,揚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家禽疫病防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負責人。2001獲揚州大學預防獸醫學專業博士學位。2002-2005,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博士后。主要從事動物傳染病流行病學調查、致病和免疫機理、診斷及防控技術研究。主持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項目11項,獲省部級科技獎6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5項。發表論文150余篇。
周恩民
教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周恩民教授在中國包頭醫學院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并在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獲得免疫學博士學位。他曾擔任加拿大農業部動物疾病研究所血清學部門的研究科學家/血清學部門負責人以及愛荷華州立大學獸醫學院獸醫診斷和生產動物醫學系獸醫診斷實驗室。目前,他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獸醫學院的大學特聘教授。周教授的研究興趣是PRRSV,重點是病毒與宿主的相互作用,免疫調節,抗病毒藥物的開發和診斷測試。他發表了200篇同行評議的科學論文,并開發了30多個SOP。周教授還擔任陜西省動物藥理學和診斷技術科學觀察與實驗站主任以及國家動物疾病診斷農業科學實驗站主任(楊凌)。
高玉龍
博士生導師,美國艾默里大學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美國艾默里大學(Emory)微生物與免疫學博士后,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禽病學分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國家動物疫病凈化評估專家。先后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20余項科研項目。主要從事禽白血病等病毒性免疫抑制病的致病機制、防控與凈化技術等研究。研制了系列禽免疫抑制病診斷試劑盒,均實現了產業化,獲國家新獸藥注冊證書3項,包括1項一類型獸藥注冊證書。發表SCI論文86篇。獲省部級科技獎勵6項,發明專利16項。
王樂義
博士,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
王樂義博士,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獸醫學院獸醫診斷實驗室獸醫臨床醫學和病毒學臨床助理教授;美國獸醫微生物學院的董事會認證的獸醫病毒學家。王博士與他人共同撰寫了66篇同行評審文章和5本書章節。他是一項美國專利的共同發明人。Wang博士是NIH和國家豬肉委員會的撥款審稿人,醫學研究與出版的副編輯,醫學,科學報告,《獸醫診斷研究雜志》,《世界病毒學雜志》和《臨床與轉化雜志》的編輯委員會成員肝病學。他在冠狀病毒領域的重要貢獻包括首次報道了PEDV變體的鑒定,腹瀉豬中的豬三角洲冠狀病毒,新型麻雀三角冠狀病毒,新的寬吻海豚冠狀病毒,老虎中的SARS-CoV-2以及新的PRCV變體。他在疫苗開發方面具有多年經驗,并首先描述了蛋白質同二聚性質在蛋白質聚合物作為疫苗平臺中的應用。自2015年以來,Wang博士一直使用下一代測序技術對病原體(尤其是新興病原體)進行全基因組測序。
王秋紅
博士,俄亥俄州立大學
王秋紅博士是俄亥俄州立大學獸醫學系的副教授兼病毒學家。王博士已經建立了針對豬冠狀病毒以及動物和人杯狀病毒的集中且高產的研究計劃:1)闡明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分子減毒的機制。王博士的實驗室成功地將幾種美國PEDV菌株用于細胞培養。隨后,他們研究了PEDV變體之間以及PEDV和TGEV之間的交叉反應性,開發了特異性診斷分析方法,并研究了豬PEDV變體之間的交叉保護作用以評估候選疫苗。最重要的是,王博士是第一個建立高毒性PEDV毒株穩定感染性克隆的人,以鑒定與PEDV毒力相關的遺傳因素,從而進行減毒疫苗的合理設計。2)開發安全有效的PEDV疫苗。迫切需要安全有效的PEDV疫苗,但目前尚無。由于PEDV是一種腸病毒,因此減毒活疫苗(LAV)在提供比亞單位或滅活疫苗更好的保護中至關重要。然而,通過在細胞培養物中傳代病毒以獲得減毒株而產生的常規LAV是不安全的,因為它們要么轉化為強毒株,要么與野生型病毒重組以產生新的強毒病毒。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她的目標是使用反向遺傳學技術合理設計有效的PEDV LAV,它們安全且無法與野毒株還原或重組。3)研究諾如病毒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諾如病毒(NoVs)是全世界人類(包括發達國家兒童)腸胃炎暴發的主要原因。沙拉作物和水果是人類新病毒傳播的主要手段。組織血型抗原(HBGA)是碳水化合物,是人類NoV感染的附著因子。 王博士發現萵苣中存在類似于HBGA的碳水化合物,人類NoV可以與之特異性結合。重要的是,她的實驗室發現,人類NoV可以通過被污染的灌溉水進入萵苣的根和可食用的葉子。因此,不能通過簡單的洗滌除去特異性結合于生菜的人NoV,從而將病毒傳播給消費者。自2013年成為助理教授以來,她發表了57篇(共84篇,Appl Environ Microbiol受到關注)兩篇同行評審論文,3本書章節和38篇摘要。她已成功獲得7筆PI資助(來自NIH,USDA,NPB等),總額為1,898,475美元。她在2015-2016年被獸醫微生物學雜志授予杰出評論者。她被邀請擔任NIH和USDA的同行評審小組成員。她在國際會議上發表了10場演講,并邀請了20場演講。目前,她是美國農業部NIFA的NC1202食用動物腸道疾�。涸鰪姷念A防,控制和食品安全性主席。她為4名博士和2名碩士生,4名博士后,10名訪問學者,2名研究助理以及7名夏季本科生/高中生提供了建議。她的受訓者獲得了包括OSU杰出多樣性增強獎,會議演講獎和旅行獎在內的獎項。

朱國強
教授,揚州大學獸醫學院
朱國強博士擁有博士學位和DVM學位。他是揚州大學獸醫學院預防獸醫學和獸醫微生物學系的教授和主任。他的研究重點是動物和食源性病原體,微生物疾病的診斷,預防和控制,動物病原體的分子發病機制以及宿主與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朱博士對基于細菌粘附素的疫苗,針對病原性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菌株的抗體和益生菌開發特別感興趣。朱博士還致力于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的基因組進化,并開發了高靈敏度和特異性的方法來鑒定受感染的微生物并分析其抗原性,并開發了算法來協助設計針對病原性大腸桿菌的靶表位和疫苗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在中國獲得許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支持下。
范偉興
博士、研究員,南京農業大學
范偉興,博士、研究員,南京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人獸共患病監測室主任專家,國家人畜共患病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主任,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細菌性傳染病與用藥)崗位科學家,中國地病協會布病專業委員會委員�,F從事布病、牛結核病等人獸共患病調查監測與診斷控制。承擔完成農業行業專項、863項目、948項目、科技支撐項目和科學基礎性工作專項、農業部國際合作項目等15項。參與制訂《國家布病防治計劃(2016-2020)》、《國家牛結核病防控指導意見(2017-2020)》,主持修訂《動物布病診斷技術國家標準(GB18646-2017) 》,制修訂國家與行業標準8項,向農業部提交報告和政策建議30余份,獲省部級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主編著作8部,發表論文90篇,其中SCI論文10篇。
郭永
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郭永,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全國生物芯片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Scientific Reports編委,Infectious Microbes & Diseases編委。2001年本科畢業于北京大學,2006年博士畢業于清華大學,2012-2014年在哈佛大學任訪問學者。從事重大疾病的診斷技術研究。學術成果包括發表SCI論文25篇,授權專利25項,獲批國家標準4項,獲批著作權證3項,參編學術著作3部。轉化成果包括基因芯片和數字PCR診斷產品獲得中國醫療器械批文或備案6項、歐盟CE認證3項,獲 “國家重點新產品”、“中國體外診斷優秀創新產品金獎”、“北京市自主創新產品”等榮譽。北京市科技新星,體外診斷產業領軍人物獎,曾主持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863、衛計委重大專項、國家自然基金等項目或課題。
韓博煒
博士后,南方醫科大學檢驗與生物技術學院
韓博煒是南方醫科大學檢驗與生物技術學院博士后。2015年于中山大學獲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博士,曾任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特聘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基于高通量測序的醫學診斷算法開發和轉化應用,建立了一系列基于血清游離DNA(cell-free DNA)低深度測序數據的產前檢測和腫瘤篩查的新方法。近年基于三代測序平臺,建立了一站式的病原微生物快速檢測平臺,為疑難危重感染提供了更加快速有效的檢測方法。主持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各級科研課題4項,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累計影響因子近70分,申請相關專利5項。
劉洋
高級獸醫師,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劉洋,高級獸醫師,畢業于中國農業大學,獲得獸醫學博士。2013年進入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主要從事非洲豬瘟、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鴨病毒性腸炎等多種動物疫病診斷方法及標準樣品的研究工作。參與科研課題5項,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30余篇;獲得科研獎勵1項,新獸藥注冊證書2項,專利1項。
田克恭
教授,主任,首席專家,副理事長
河南農業大學特聘教授、國家獸用藥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參考實驗室首席專家、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家畜傳染病學分會副理事長、全國動物防疫專家委員會委員等20余項學術兼職。
田克恭教授長期在一線從事動物疫病防控技術、產品與應用研究。先后主持/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科研項目38項;獲發明專利78項(國際發明專利8項),新獸藥證書26個(疫苗類14個);主持/參與制定國家和行業標準25項;發表SCI論文65篇。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專利金獎、中華農業科技獎等11項獎勵。
王少林
副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
王少林,副教授,現就職于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2003年獲得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學士學位,2009年獲得美國奧本大學分子遺傳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藥理基因組, 毒理基因組,微生物基因組、宏基因組和生物信息學方面的研究;在重要國際期刊上發表SCI論文100余篇,主要研究成果論文引用2500次以上,參與出版英文著作4個章節,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1項,主持和參與項自然科學基金3項。
夏應菊
博士,助理研究員
夏應菊博士,助理研究員,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標準研究室,國家/OIE豬瘟參考實驗室骨干。從事豬瘟、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診斷方法研究和免疫機制等基礎研究工作,開展豬瘟與宿主相互作用機制研究、非洲豬瘟檢測技術研究等。國家豬瘟參考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傳染病學分會青年學者專業組委員。主持1項“十三五”國家重點專項“子課題;參加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發表論文16篇,主編、參編著作3部,獲專利3項。
第二屆國際獸醫檢測診斷大會
2020.9.10-12 南京國際展覽中心(新莊)
咨詢電話:010-60605108 16601299525
大會官網:
www.avdc-china.com
郵箱:
avdcchi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