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噬細胞RAW264.7培養經驗分享
瀏覽次數:1150 發布日期:2022-2-16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巨噬細胞屬免疫細胞,是研究細胞吞噬、細胞免疫和分子免疫學的重要對象,RAW264.7(小鼠單核巨噬細胞白血病細胞)就是科學實驗中常用到的細胞系,其來源為雄性Abelson鼠科白血病病毒誘導的腫瘤。RAW264.7培養有許多注意事項,在培養過程中容易出現細胞形態改變(長出偽足)、消化困難、生長緩慢等問題。由于細胞的生長狀態對實驗數據是存在較大影響的,所以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RAW264.7細胞培養的經驗。
一、細胞的形態與特點
RAW264.7細胞一般為圓形或橢圓形,小而透亮。因為其具有較強的吞噬能力,并在吞噬抗原后釋放趨化因子,促使細胞分化出偽足,粘附攀爬能力也因此增強。若細胞吞噬抗原過多、培養環境惡劣就會促使細胞呈現出梭形、長梭形,鏡下觀察就會發現細胞形態變為梭形且面積變大,不再是具有細長偽足的類圓形小細胞。這也是出現消化困難的一個主要原因。
二、培養注意事項
1、由于RAW264.7細胞易有不同形態,傳代時就會發現形態變為梭形的細胞很難消化下來,輕敲培養皿細胞不會脫落,用力吹打又容易對細胞產生較大損傷,因此要盡量避免細胞發生形態改變。即在接種細胞時保持一個適中的傳代密度,避免其向終末細胞分化,因為一旦細胞發生分化變為長形是無法恢復的,這是培養RAW264.7細胞時最需要注意的問題。
2、RAW264.7細胞喜歡連片生長,正常狀態下應該是一小片一小片的分布在培養皿中,片片之間不相連接,等到長到更多更密的時才會連成大片,但同時也會疊加成層,容易出現部分細胞飄起無法貼壁的問題。所以,要關注好細胞的匯合程度,控制好細胞的生長速度,不能等到疊加成層時才去傳代。
3、RAW264.7細胞傳代后貼壁時間較短,半小時左右絕大部分細胞就能夠貼下去,剛貼壁時細胞呈圓形,折光度很好,鏡下觀察如小珍珠狀一個個地散落于培養皿中。生長一段時間后,部分細胞會變成類似四角形,伸出偽足之類的。這個時候就是在提醒你注意傳代了,此時無論匯合度如何都需要進行傳代了,因為形態發生改變的細胞對實驗結果會產生較大影響,最終造成實驗數據不理想。
三、復蘇、培養、傳代和凍存
復蘇:從液氮罐中取出細胞轉移至-80℃冰箱平衡溫度,準備15mL離心管根據需求加入適量預熱過的完全培養基(細胞凍存懸液:完全培養基=1:6),37℃水浴鍋孵育,復溫后吸出細胞懸液至15ml離心管,離心去除凍存上清后,根據細胞量用新鮮培液重懸,轉移至合適大小的培養皿中培養,第二天換液。
培養:DMEM-HD+ 10% FBS;5% CO2 ,37.0°C
傳代:去除培養皿中的舊培養基,滴加1×PBS清洗一遍,去除PBS,加胰酶消化,隨時觀察消化程度,加入完全培養基終止消化(胰酶:完全培養基=1:2),收集細胞懸液離心(一般為1100轉,4分鐘),去除上清,根據需求確定傳代比例(約1:3~1:6傳代/3d),用新鮮培養基輕柔吹打重懸,鋪回皿中晃勻。
凍存:無血清凍存液,直接放至在-80℃冰箱,注意受冷要均勻,第二天轉入液氮。
四、具體解決方案
在培養RAW264.7細胞的過程中容易遇到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 復蘇后存活率不高
2. 細胞形態發生變異
3. 不同形態細胞消化時間不等
4. 細胞生長速度緩慢
當你遇到類似問題時,可嘗試以下幾種解決方案。
1.復蘇后存活率不高
原因: RAW264.7細胞不同生長密度下細胞形態不同,若復蘇密度太高,細胞增殖過快,會加劇細胞的營養缺失,加速細胞老化;若復蘇密度太低,細胞生長緩慢。
解決辦法: 直徑10cm的培養皿復蘇細胞,細胞數量控制在1.0×106~1.5×106個
2.細胞形態發生變異
原因: RAW264.7細胞的培養環境惡劣或吞噬過多抗原后會促使該細胞呈現梭形、長梭形,形態發生變化。
解決辦法: 改善細胞培養環境,例如與細胞接觸的器皿保證無菌,使用質量較高的胎牛血清。
3.不同形態細胞消化時間不等
原因: 細胞老化后,形態發生變化,細胞偽足變得多且長,這使得這種形態的細胞變得較難消化,使用胰酶長時間消化又會對細胞產生較大損傷。
解決辦法: 可在正常時間終止消化,收集大部分正常狀態的細胞,再加入新的胰酶繼續消化,而偽足過多過長的細胞,即使加胰酶消化10min及以上也是難以消化下來的,勉強消化下來,對后續的實驗數據也會產生較大影響,即沒必要每次傳代都收集全部細胞,已經發生分化的細胞無需保留要及時丟棄。
4.細胞生長速度緩慢
原因: 傳代時匯合度過低會導致細胞生長緩慢,甚至難以貼壁,或是細胞發生了支原體污染。
解決辦法: 定期傳代,控制好傳代比例,匯合度不可過低。及時進行支原體檢測,如發現污染,即刻使用支原體去除試劑進行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