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聚合酶鏈PCR反應步驟
瀏覽次數:199 發布日期:2022-2-22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聚合酶鏈反應(PCR)技術是在體外進行的由引物介導的酶促DNA擴增反應。PCR的原理是在模板DNA、PCR引物、四種脫氧核糖核苷酸(dNTP)及適當濃度的Mg2+存在的條件下,依賴于DNA聚合酶的體外酶促合成反應。兩個引物分別位于靶序列兩端,同兩條模板的3’端互補,由此限定擴增片段。PCR反應由一系列的變性→退火→延伸反復循環構成,即在高溫下模板雙鏈DNA變性解鏈,然后在較低溫度下同過量引物退火,再在適中溫度下由DNA聚合酶催化進行延伸。理論上,經過N次循環可使特定片段擴增到2n-1,考慮到擴增效率達不到100%,所以通常經25到30次循環可擴增到106倍,足夠后續實驗展開。
反應基本組成:
1、DNA模板(template):含有待擴增的DNA片段。
2、2條引物(primer):決定了需要擴增的起始和終止位置。
3、DNA聚合酶(polymerase):復制需要擴增的區域,耐高溫的Taq 酶最為常見,其在DNA變性過程中仍具活性。
4、4種脫氧核苷三磷酸(dNTPs):DNA聚合酶可以從中合成新的DNA互補鏈。
5、含有鎂離子的緩沖體系,提供適合聚合酶行使功能的化學環境。
反應步驟:
1、變性:利用高溫(93-98℃)使雙鏈DNA解螺旋,高溫使兩條DNA鏈間的氫鍵斷裂。在第一個循環之前,通常加熱時間較長以確保模板DNA完全分離,僅以單鏈形式存在。該步驟時間1-2分鐘,接下來機器就控制溫度進入循環階段。
2、退火:將反應溫度降低至50-65℃(通常比引物 值低3-5℃)持續20-40s,從而使引物結合于單鏈DNA上。若退火溫度過低,容易造成非特異擴增,而退火溫度過高,引物可能根本不結合。
3、延伸:此步驟的溫度取決于所用的DNA聚合酶。 Taq(Thermus aquaticus)聚合酶的熱穩定DNA聚合酶的最佳活性溫度約為75–80°C,但通常使用的延伸溫度為72°C。 在這一步驟中,DNA聚合酶通過從反應體系中添加的5'至3'方向的游離dNTP,從而合成與DNA模板鏈互補的新DNA鏈。延伸所需的精確時間取決于所用的DNA聚合酶和待擴增的DNA片段的長度。 傳統的Taq 酶估計合成1000bp大概需要1分鐘、較新的Tbr 酶(來自于嗜熱菌Thermus brockianus)約40s、商業公司生產的融合型聚合酶僅需約10-15s。有修正功能的則會比較慢。
上述循環結束后,將進入終延伸階段:此步驟是可選的,但要在70-74°C)(PCR中使用的大多數聚合酶最佳活性所需的溫度范圍)下進行5-15分鐘。 最后一個PCR循環,以確保所有剩余的單鏈DNA的岡崎片段被補齊。
最終保持:最后一步將PCR儀反應室無限期地冷卻至4–15°C,可用于PCR產物的短期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