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時熒光定量PCR分析系統在核酸檢測傳染病防控中的應用
瀏覽次數:3996 發布日期:2020-6-16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國家衛健委及時發布1號公告,將新冠肺炎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至此,“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傳染病已增至40種,具體明細如下:
1、傳染病怎樣進行預防
預防醫學中將疾病預防分為三級,其中一級為病因預防,即在疾病因子未進入環境前進行預防;二級預防即“三早”,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于傳染病而言,則需做到“早報告及患者早隔離”;三級預防即采取措施治療,防止病情惡化,預防并發癥及傷殘。
由于新增傳染病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新冠肺炎”等均無疫苗及特效藥物使用,所以早期的一級和二級預防具有更加積極的作用。 在認識病毒、通風消毒的基礎上,還要注意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戒酒,心里平衡,以健康的體魄應對未知疾病的風險。
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2016)
2、傳染病早期篩查及防控
核酸檢測方法、免疫學方法及影像學診斷等方法常被用于傳染病的檢測中,其中核酸檢測技術又主要分為“實時熒光PCR法”和“恒溫擴增熒光檢測法”。在傳染病發生初期,由于病毒含量較少,相關癥狀未能顯現或不夠明顯(包括無癥狀感染者),免疫學方法、CT成像方法等無法進行較好的使用。核酸檢測方法由于其直接檢測核酸分子、靈敏度高等特性,在早期病人的發現及隔離中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相比于其它方法,核酸檢測方法還具有如下優勢:
開發周期較短:基于核酸序列檢測方法的開發較為成熟,試劑盒短期內即可通過應急審批投入使用。
患者漏檢率低:試劑盒的靈敏度通常可達200copies/ml,結合內標質控及適宜的樣本采集技術可有效的減少患者的漏檢率。
H1600等溫擴增熒光檢測系統 Q1600實時熒光定量PCR分析系統
3、傳染病的診斷及防治
以新冠肺炎(2019-ncov)防治為例,核酸檢測方法已經成為新冠肺炎檢測及確診的“金標準”,其過程一般包括UNG酶孵育、反轉錄、核酸擴增及熒光檢測等步驟。截止至2020年5月22日,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已完成37個新冠檢測試劑盒,6個儀器設備的審評工作,有些未完成審評的機器也正通過體外診斷產品指令認證、標準實驗室驗證、獲證試劑盒驗證等多種方式參與到新冠病毒的檢測中。
核酸檢測技術覆蓋了傳染病發病初期、中期、癥狀明顯時以及治愈后復查的全過程,在病程的每一個階段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開展大規模的核酸檢測可有效降低新冠肺炎的發病率(新增)及患病率(累計),同時也有助于病死率和死亡率的控制,核酸檢測為疫情防控、疾病診斷及愈后恢復提供了理論支持及實踐指導。
美國CDC新冠病毒實時熒光PCR檢測程序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