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和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誘發的新生血管的形成是導致失明的兩個主要原因,通常的治療方案是使用靶向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的抗體(anti-VEGF antibodies (aV))進行治療。盡管治療的早期階段aV具有更高的有效性,但仍有50%–67.4%的aV治療的老年性黃斑變性患者,在治療2年后有視力恢復不佳等情況發生。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的患者中,對aV治療的抵抗率(持續性黃斑增厚)也約為40%。這意味著aV在眼部新生血管病變中的藥效不是很理想,或者還有其它致病因素如炎癥等因素需要考量。
有研究報道,與接受白內障手術的沒有其它眼部病變的患者相比,脈絡膜新生血管(CNV)或視網膜新生血管(RNV)的患者的房水中炎性細胞因子水平升高,且這些炎癥標志物與眼部新生血管疾病中VEGF產生的增加呈正相關。因而,炎癥不一定是新血管形成的結果,也有可能是驅動眼部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而原有使用激素療法來抗炎的案例又有不良反應發生,因此急需一種新型的聯合給藥方式(抗VEGF+抗炎)出現。
研究內容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與北京朝陽醫院等地的科學家,基于VEGF和炎癥的協同活性促進眼部新生血管形成的機制,開發了一種針對抗VEGF和抗炎癥的聯合療法。利用體內具有天然抗炎活性的Treg來源的外泌體(rEXS)為載體,通過基質金屬蛋白酶(MMP)敏感肽段(cL)連接VEGF抗體(aV),創建了rEXS-cL-aV體系。當玻璃體腔注射后,利用rEXS向炎癥部位的趨化性,攜帶aV富集于眼底新生血管病灶,隨后利用病灶部位高表達的MMP酶解敏感肽段cL并釋放aV。在上述時空耦合遞送的基礎上,分別利用rEXS的抑制炎癥作用和aV的抑制血管生成作用實現協同增效。
全自動毛細管Western技術鑒定調節性T細胞外泌體VEGF抗體遞送系統(rEXS-cL-aV)
CD9, CD47, ALIX, TSG101: 外泌體marker(鑒定外泌體)
CCR6:趨化因子受體(通過炎癥趨化因子的梯度增強納米藥物在新生血管病變中的積累)
IL-10,CTLA-4:Treg免疫抑制蛋白(鑒定此外泌體是Treg來源)
aV:VEGF(鑒定遞送藥物VEGF抗體)
β-Tubulin:內參(蛋白定量歸一化)
此研究中鑒定調節性T細胞外泌體VEGF抗體遞送系統(rEXS-cL-aV),利用了全自動毛細管Western技術。因常規制備方法獲取外泌體樣本效率不高,因此用傳統Western技術會常常面臨樣本量不足,無蛋白表達的困境。全自動毛細管Western技術,只需3μL樣本,不到3小時直接獲得24個樣本定量結果。且此過程除手動加樣+試劑后,無需任何手動操作,數據穩定重現性佳,是微量或珍稀樣本蛋白定量的不二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