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自然申請書中科學假設的結構、深度及重要性介紹
瀏覽次數:859 發布日期:2025-1-24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01 科學假說的提出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中,科學假說是項目的核心,決定了研究的方向和邏輯框架,指導實驗設計和數據分析,確保研究具有科學性、創新性和可驗證性。科學假說的合理性與創新性直接影響評審專家對項目的評價,決定了項目的可行性和資助潛力。科學假說是申請書的核心,標書的所有內容全部都要為科學假說服務。
02 科學假設的結構
(一)一般性結構
C分子→D通路→F功能→X疾病
1.篩選分子(相關性研究):C→X
組織水平:腫瘤組織樣本富集基因及其代謝途徑&功能
臨床水平:基因表達水平與各種臨床指標(惡性程度,轉移與否,耐藥性,生存率等)的相關性
2. 尋找機制(機制研究):C→D
分子水平:相互結合,表達調控,翻譯后修飾前,降解調控,剪切調控,胞內定位,激酶信號傳導等
3. 證實功能(功能研究):C→F
細胞水平:生長,凋亡,轉移,侵潤,血管新生,耐藥
動物水平:成瘤,轉移,藥物敏感
(二)結構的擴展
A分子→B分子→C分子→D通路→F功能→X疾病
A分子:上游主角
C分子:下游主角
一般更傾向于研究“壞”的主角分子在疾病中上調,“壞”分子上調導致疾病發生,這樣的分子也更容易被用于生物標志物;少數情況下會關注會研究“好”分子,也就是在疾病中表達下調的分子,一些干預手段使“好”分子上調,從而改善疾病。
B分子:工具分子
1. 通過RNA pull-down鑒定與RNA結合的工具蛋白(如翻譯因子和剪接因子);
2. 通過RIP-seq來尋找與蛋白結合的RNA;
3. 通過ChIP-seq確定功能蛋白結合的DNA序列(如靶基因)。
(三)單細胞測序背景下的結構創新
C基因→D通路→E細胞亞型→F功能→X疾病
Nat Immunol. 2022 Oct. doi: 10.1038/s41590-022-01312-0
Single-cell profiling identifies mechanisms of inflammatory heterogeneity in chronic rhinosinusitis.(Alox15+巨噬細胞通過分泌趨化因子招募嗜酸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和TH2細胞等,在eCRSwNP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使用ALOX15抑制劑可有效緩解eCRSwNP中2型免疫反應過度激活引起的病理損傷)。

03 科學假說的深度
1、線性結構
A→B→C→D
2、環形結構
常見的有負反饋調控通路,如果一個生化反應產生了A,產生的A能夠抑制A的產生,那么這種反饋調節就是負反饋調控。比較經典的例如miRNA的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