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IMMUNO隨筆
共刺激信號域的選擇,組合,拼裝對CAR-T細胞的功能,表型以及持久性都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最近一篇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雜志上的標題為“Dissecting the role of CAR signaling architectures on T cell activation and persistence using pooled screens and single- cell sequencing” 的文章利用建庫篩選與單細胞測序技術對CAR信號模塊的搭建做了很細致的研究。
實驗設計流程
CAR信號結構域組合庫的構建:研究者設計了一個包含32種不同CAR變體的組合庫,這些CAR變體基于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CAR設計,結合了CD28、4-1BB、CD40、CTLA4和IL15RA等五種不同的共刺激信號域,所有CAR變體均使用針對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的單鏈可變片段(scFv)作為抗原結合域。
CRISPR-Cas9基因編輯:通過CRISPR-Cas9技術將CAR基因整合到T細胞的TCRα鏈(TRAC)基因座中,確保所有CAR變體在相同的轉錄調控下表達,并同時敲除TCR,以便在混合樣本中比較不同CAR變體的功能。
體外重復抗原刺激(RAS)實驗:模擬慢性抗原刺激,將CAR T細胞與HER2陽性的SKBR3腫瘤細胞共培養,每3天重新刺激一次,觀察T細胞的效應潛力和持久性。
單細胞CAR測序(scCARseq):在RAS實驗的不同時間點(第0天、第6天和第12天),對CAR T細胞進行單細胞測序,以解析CAR誘導的T細胞表型,并通過scCARseq確定每個細胞的CAR變體。
實驗結果
CAR T細胞表型的動態變化:通過單細胞測序,研究者觀察到T細胞從記憶狀態到激活狀態,再到效應狀態的動態變化,并在晚期表現出功能障礙和終末分化狀態。CD8 T細胞在RAS過程中比CD4 T細胞更快地失去效應潛力,且CD8細胞數量逐漸減少,而CD4 T細胞比例增加。
CAR變體的持久性評估:在RAS實驗中,CD40信號域在膜近端位置(位置A)的CAR變體顯示出最高的持久性,而CTLA4和4-1BB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T細胞的持久性。
CAR變體的早期激活特性:在與腫瘤細胞共培養6小時后,CD40在位置A的CAR變體能夠快速誘導強烈的效應表型,而4-1BB則傾向于誘導效應記憶表型。
在這項研究中,五種共刺激信號域(CD28、4-1BB、CD40、CTLA4和IL15RA)在CAR結構中的不同位置(膜近端位置A和膜遠端位置B)對T細胞功能的影響被系統地分析。以下是每種共刺激信號域在不同位置的表現總結:
CD28膜近端(位置A):CD28在膜近端時能夠有效激活T細胞,表現出較強的早期效應功能。然而,CD28在膜近端的CAR變體在長期刺激下表現出較低的持久性,T細胞更容易進入耗竭狀態。CD28膜遠端(位置B):在膜遠端時,CD28的激活能力相對較弱,對T細胞的長期效應功能影響有限。
4-1BB膜近端(位置A):4-1BB在膜近端時能夠顯著增強T細胞的效應記憶表型,促進T細胞在長期刺激下的存活。4-1BB膜遠端(位置B):在膜遠端時,4-1BB對T細胞的效應功能和持久性影響較小。
CD40膜近端(位置A):CD40在膜近端時表現出最強的激活和持久性增強能力。它能夠快速誘導T細胞進入效應狀態,并在長期刺激下維持較高的細胞毒性功能。CD40膜遠端(位置B):CD40在膜遠端時仍能促進T細胞的效應功能,但對持久性的影響不如膜近端顯著。
CTLA4膜近端(位置A):CTLA4在膜近端時對T細胞的激活和效應功能影響有限,甚至可能表現出一定的抑制作用。CTLA4膜遠端(位置B):CTLA4在膜遠端時表現出較強的細胞毒性效應,尤其是在CD8 T細胞中。這可能與其內化基序有關,促進受體循環和效應功能的維持。
IL15RA膜近端(位置A):IL15RA在膜近端時對T細胞的激活和效應功能影響有限。IL15RA膜遠端(位置B):IL15RA在膜遠端時對T細胞的激活和效應功能影響有限,可能更多地起到分子間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