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測序識別早期HIV耐藥性突變—低水平突變對臨床結果意義重大
瀏覽次數(shù):2994 發(fā)布日期:2009-11-23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454測序識別早期HIV耐藥性突變—低水平突變對臨床結果意義重大
回顧性研究分析表明即使最低水平的耐藥性突變也會導致早期治療失敗
2月17日《傳染病雜志》(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在線公布的一項研究稱HIV病毒群體中少至1%的HIV耐藥性突變會對臨床結果產生顯著影響。這篇論文由羅氏旗下454生命科學公司與耶魯大學醫(yī)學院研究人員合作完成,文章利用454測序系統(tǒng)對一個早期進行的臨床試驗FIRST Study(1)中獲得研究樣品進行分析,以鑒別之前無法檢測到的耐藥性HIV變異。
這項研究由耶魯大學醫(yī)學院以及VA康涅狄格醫(yī)療保健體系(VA Connecticut Health Care System)的Michael Kozal醫(yī)學博士領導完成,研究人員在研究目的藥物治療之前,對264個來自HIV感染個體的血液樣品進行了盲回溯性(blinded-retrospectives)分析。研究人員利用可靈敏檢測低頻突變的Genome Sequencer FLX系統(tǒng)對FIRST Study樣品進行超深度測序分析。令人驚訝的是,結果表明攜帶耐藥性突變的病人是原本預期的兩倍。這項研究回答的第二個問題就是現(xiàn)有方法未檢測到的低水平突變是否會影響病患治療結果。顯然,研究顯示從統(tǒng)計學角度看,耐藥病毒株水平低至1%都會造成早期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失敗。
文章的通訊作者Michael Koza醫(yī)學博士表示,“現(xiàn)有臨床技術僅能檢測到占病人循環(huán)體系中病毒水平20%或以上的耐藥性突變株。因此,現(xiàn)有臨床檢測很可能遺漏了許多低水平耐藥性HIV株,這些病毒突變株在藥物選擇性壓力下會快速生長,最終導致治療失敗”,“這一回顧性研究表明即使耐藥性突變株的水平低至1%都會導致早期治療失敗”,“將來,臨床醫(yī)師有望利用這一研究結果來選擇更好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組合,從而抑制這些耐藥性HIV株,以求在病人體內獲得更好的臨床效果。”
雖然在過去的十年當中,HIV病人存活率大幅度增加,但也有許多病人在開始治療之后不久就有了耐藥性。這一點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被廣泛應用多年的發(fā)達國家尤其如此。隨著更多治療進入HIV感染高度流行的發(fā)展中國家,耐藥性也越來越引起關注。已進行了5年的FIRST Study獲得的長期臨床數(shù)據(jù)能建立起序列信息和病患治療結果之間的關聯(lián)。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454生命科學公司技術總監(jiān)Michael Egholm博士表示,“我們發(fā)展的超深度測序方法正是為解決此類問題而設,對于該技術在這項研究中所展示的實力我們也十分滿意”,“HIV耐藥性僅僅是我們利用這種有力工具可解決一個現(xiàn)實世界問題的例子。”
作為羅氏應用科學卓越成員的454 Life Sciences公司,研究發(fā)展了用于超高通量DNA測序的創(chuàng)新454測序系統(tǒng)并將其推向市場。其應用領域包括對基因組進行重測序及再測序,宏基因組學、RNA分析以及目標DNA區(qū)域測序。454測序系統(tǒng)的特點在于其簡便一致的樣品制備方法,以及包括paired-end讀取在內的高度準確的長測序結果。454測序系統(tǒng)能夠滿足不同領域的數(shù)百種同行評審研究需要,包括癌癥及感染疾病研究、藥物發(fā)現(xiàn)、海洋生物學、人類學、古生物學以及更多領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