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刊登Nature 子刊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示,亞磁環境可以改變磁性非敏感生物功能,機制尚不明確。該課題組之前研究發現地磁場 HMF抑制人神經母細胞瘤細胞某些與細胞遷移和細胞骨架組裝相關基因是響。研究結果表示,暴露在HMF環境中,細胞形態上變小,變圓。
亞磁環境(hypomagnetic eviroment)通常指遠小于地磁場的極弱的磁場環境。遷徙動物例如:信鴿,海龜,和蝴蝶 感應地球磁場進而指引飛行航向。但是大對數生物尤其是人類來說不能感應地磁場,但是很多實驗表明當暴露于靜磁場或者亞地磁場環境中,細胞增殖,凋亡,遷移等表現出明顯變化。另外,亞磁環境是外太空基本環境要素之一。持續暴露于亞磁環境中,影響胚胎發育和腦功能。
在這項研究中,論文作者使用亞磁環境下細胞培養體系研究地磁場對SH-SY5Y細胞遷移和細胞骨架的作用。激光全息HoloMonitor M4用于檢測細胞分別長時間暴露于磁場環境和亞亞磁環境中遷移的影響,結果顯示,亞磁環境中細胞的遷移明顯變慢。
同時,研究人員使用HoloMonitor M4追蹤SH-SY5Y細胞長期暴露磁場環境和亞亞磁環境中 動力學形態變化,記錄了體積,厚度,面積,周長,不規則度和偏心度等參數變化。闡明了亞磁環境對F-actin細胞骨架的調節。
隨著人類太空探索計劃的不斷推進,人類將向月球移民和進行載人火星探空探測等活動,人類在太空的停留時間越來越長,長期脫離地球磁場環境人類的生理活動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看來,人類克服亞磁環境對身體機能的影響,移民太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