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網絡侵刪
病原體(pathogens)是指可造成人或動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立克次氏體、真菌)、寄生蟲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組體包括雜交體或突變體)。(來源:百度百科)
傳統的病原體檢測金標準方法是“涂片鏡檢法+分離培養法”,但這種方法耗時長,細菌培養一般需要1-3天,真菌培養一般需要1-3周,對于發病較快結核桿菌等則需要1個月,同時還存在鏡檢和分離培養等方法還不易對相關病原體進行分型檢測的問題,特別是臨床上對于急性感染疾病一般無法用這種方法在就診前獲得檢測結果。
圖源:網絡侵刪
隨著技術的發展,陸續出現了分子診斷技術、免疫學檢測方法和化學法檢測等病原體檢測手段,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分子診斷技術。第三代PCR技術-數字PCR,作為分子診斷領域的佼佼者,在病原體核酸檢測方面彰顯出巨大優勢:
1、擺脫病原微生物檢測對標準品的依賴
病毒等微生物的載量對于闡釋疾病病程,后續治療及療效評估是至關重要的, qPCR技術的最大瓶頸在于需要依賴標準曲線,而且擴增效率的差異會直接導致實驗室內或者不同實驗室之間的熒光定量PCR檢測結果的偏差。數字PCR基于單分子層面的檢測可以擺脫對標準品的依賴,且不受PCR抑制物的影響,尤其是在缺乏標準品的檢測項目中,數字PCR可用于直接定量病原微生物的拷貝數。
2、靈敏度高
在病原微生物的檢測方面,數字PCR利用其靈敏度高的特點,對各種樣品中的病原微生物展開廣泛的研究,可以用于早期診斷和用藥的低拷貝病毒的監控。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抗逆轉錄病毒治療過程中病毒殘留的監控;抗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監控。(詳細內容見文末相關文章鏈接)
3、大大縮短報告周期
使用數字PCR檢測臨床標本無需經過病原微生物培養過程,大大縮短了報告周期,使快速檢測潛在的病原微生物成為可能,且利于從大量不同的背景核酸中檢出病原微生物,對于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和控制意義重大,有助于及時減少患者服用無效藥物的數量,及早采用其他備用藥物。
naica®微滴芯片數字PCR系統
法國Stilla Technologies公司naica®微滴芯片數字PCR系統,源于Crystal微滴芯片數字PCR技術,自動化微滴生成和擴增,每個樣本孔可實現6熒光通道的檢測,智能化識別微滴并進行質控,3小時內即可獲得至少6個靶標基因的絕對拷貝數濃度,融合傳統微滴式和芯片式優勢,被稱為下一代數字PCR技術。
深藍云病原體分子生物學檢測解決方案
naica®數字PCR 10x Mix和5x Mix為您的多重檢測體系提供更大上樣空間,
現貨供應,歡迎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