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呈大流行趨勢,為全球社會帶來重大損失。大約15-30% 的住院 COVID-19 患者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全身性組織損傷和/或多器官衰竭,導致大約 45% 的病例死亡。因此非常需要生物標志物來量化組織損傷、預測臨床結果并指導住院 COVID-19 患者的臨床管理。
近日來自巴黎公共援助醫院微生物學系的科學家在《Clin Infect Dis.》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為“Circulating Ubiquitous RNA, A Highly Predictive and Prognostic Biomarker in Hospitalized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Patients”。文章中運用naica®微滴芯片數字PCR對SARS-CoV-2 RNAemia和核糖核酸酶P (RNase P) RNAemia進行定量分析,結果表明這兩種標志物可以用于COVID-19住院患者的臨床監測和管理。
應用亮點:
▶ 利用naica®微滴芯片數字PCR對SARS-CoV-2 RNAemia和核糖核酸酶P (RNase P) RNAemia進行檢測。
▶ 患者入院時SARS-CoV-2 RNAemia和RNase P均與臨床嚴重程度和有創機械通氣(IMV)有相關性。
▶ 入院時血漿RNase P RNA濃度與生存率有相關性。
首先作者利用naica®微滴芯片數字PCR對139例COVID-19患者入院時血漿中SARS-CoV-2 RNAemia和核糖核酸酶P (RNase P) RNAemia進行定量分析。
隨后采用統計學公式對兩種標志物在COVID-19患者入院時的臨床嚴重程度方面的價值進行評估,并將它們與患者治療期間的臨床結果進行關聯。
結果表明:
患者入院時SARS-CoV-2 RNAemia與臨床嚴重程度和有創機械通氣(IMV)有相關性,與患者入院時CT掃描顯示的肺部嚴重程度沒有相關性(圖1)。
▲圖1. A,139例臨床嚴重程度不同的COVID-19患者的SARS-CoV-2 RNAemia濃度。B,根據IMV狀態分析139例COVID-19患者的SARS-CoV-2 RNAemia濃度。C, SARS-CoV-2 RNAemia濃度(log copy/mL)與肺部嚴重程度的相關性。
血漿RNase P濃度與臨床嚴重程度等級和有創機械通氣狀態高度相關,RNase P RNAemia與患者入院時CT掃描顯示的肺部嚴重程度之間沒有相關性(圖2)。
▲圖2. A,139例COVID-19患者根據臨床嚴重程度的血漿RNase P濃度。B,根據IMV狀態分析139例COVID-19患者血漿RNase P濃度。C,RNase P RNAemia濃度(log copy/mL)與肺嚴重程度的相關性。
患者入院時血漿RNase P RNA濃度與治療期間的死亡顯著相關,而SARS-CoV-2 RNAemia值并不能預測死亡率(圖3)。
▲圖3. RNase P RNAemia的總生存率(log copy/mL)
因此,在住院的COVID-19患者中,SARS-CoV-2 RNAemia和普遍存在且具有特異性的人類細胞內RNA標記物RNase P可以作為生物標志物,指導COVID-19住院患者的管理,提供準確的預后。
期刊介紹:
Clin Infect Dis雜志是美國感染病協會(IDSA)的官方出版物,主要刊登感染病學各方面的原創前沿研究和一些綜述性文章,致力于將研究結果應用于臨床,直到臨床醫生對感染性疾病的診治。CID還定期發布感染性疾病最新治療指南。CID雜志影響因子為8.195,在所有感染病專業期刊中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