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缺血再灌注模型實驗介紹(MCAO模型)
瀏覽次數:968 發布日期:2023-7-4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缺血性腦血管病(ICVD)是威脅人類健康與生存的主要疾病之一,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具有發病率、死亡率、致殘率、復發率高的特點,是目前重點防治的一種疾病。目前科研工作者通過在動物上復刻這種疾病,方便研究藥物的治療效果或者發病機制更方便。目前常見的大鼠模型是腦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下面對這個模型的建立以及后續的機制研究方案做一些介紹,供各位科研工作者參考。
1.實驗動物:取適應性飼養一周的健康SD大鼠,雌雄均可
2.術前器械及物品準備(所有物品消毒備用)
1)干棉球,酒精棉球
2) 碘伏+棉簽
3)小動物麻醉機
4) 常規手術器械
5) 顯微手術器械
6)縫合包
7)小動物呼吸機
8)6-0帶線縫合針
3.麻醉:麻醉前將呼吸機進氣口連接麻醉機出氣口。大鼠在小動物麻醉機箱體內預麻醉;
4.預麻醉后將大鼠以仰臥位固定在解剖板上,戴好麻醉機面罩,頸中部備皮,消毒;
5.沿頸部正中切開皮膚,鈍性分離皮下組織,在分離過程中會看到頜下腺,將腺體輕輕推到一側,分離到氣管前肌后,沿右側胸鎖乳突肌腱向下分離,見到頸動脈鞘后可用拉鉤將皮膚肌肉固定好。此時可見到頸總動脈,小心向頭側跟心側剝離勁動脈跟其隨行的神經,注意動作要輕,不要損傷神經;
6.剝離到頭側約0.5cm時可以看到頸總動脈分成頸內動脈跟頸外動脈,繼續剝離2根血管跟神經,此時用預先準備好的血管夾夾閉頸總動脈(盡量靠心端),準備好的一根絲線結扎死頸外動脈(盡量遠離分叉處),另外一根套在頸外動脈(接近分叉處)打活結備用。用血管夾夾閉頸內動脈;
7.將大鼠手術部位移至體視鏡下,用顯微剪在頸外動脈上斜行剪一個小口,用顯微鑷夾起MCAO線拴從血管上的小口穿入血管,穿到分叉處時輕輕提起結扎頸外動脈的絲線,待線拴進入頸內動脈,稍微拉緊之前打活結的絲線,松開血管夾,繼續向里面推送線拴,插入至顱內微感阻力時拉緊活結;
8.缺血90分鐘后,拔出線栓,把活結扎死。縫合肌肉跟皮膚。并進行尾靜脈注射,24h后取材。
目前實驗室較多采用MCA阻斷0min、90min和120min的短暫腦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多種藥物對MCAO的治療效果和分子機制,取材后檢測TTC判斷造模情況以及大鼠神經功能評分;



常規研究MCAO模型的動物分組方法如下:
- 假手術組
- MCAO模型組
- MCAO模型組+給藥組
- MCAO模型組+SIRNA組(腺相關病毒注射)
一般給藥方式可以為:灌胃、尾靜脈注射、腹腔注射等;可以根據試劑的情況調整給藥頻次和方式;甚至也可以先給藥幾天以后再造模也可以;
另外一種腺相關病毒注射:目的是為了在動物體內讓某種蛋白表達量上升或者下降,用于研究相關分子機制的;
模型結束后取樣檢測,進行藥物治療效果評估以及可能相關的分子機制。
- TTC檢測;
- QPCR檢測;
- WB檢測;
- 神經功能評分;
- 行為學檢測:比如平行木實驗、爬繩實驗等;
- 組學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