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轉錄組測序揭示檳榔堿、咖啡因和尼古丁對神經系統轉錄水平的作用
瀏覽次數:409 發布日期:2025-1-16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檳榔、咖啡和煙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分別為檳榔堿(arecoline)、咖啡因(caffeine)和尼古丁(nicotine),這些物質通過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不同的生理效應,但目前對其神經機制的研究有限,尤其是它們對神經系統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尚不清楚。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NAc)是獎賞回路中的一個關鍵區域,在調節獎賞、愉悅和動機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對藥物刺激的反應中顯著參與。尼古丁通過激活大腦中的多巴胺系統影響獎賞和動機路徑,咖啡因通過多種機制增強多巴胺活性,而檳榔堿作為一種強效的毒蕈堿激動劑,能迅速穿過血腦屏障,引發一系列副交感神經系統效應。盡管這三種物質都被認為具有神經刺激作用,但它們對神經系統的具體作用機制和成癮潛力仍不明確。
近日,海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周非凡教授團隊研究了檳榔堿、咖啡因和尼古丁三種精神活性物質對小鼠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NAc)轉錄水平的影響,并通過行為實驗比較其作用。研究使用微量RNA測序(Smart-seq2/scRNA-seq)技術分析基因表達,并結合行為測試和神經免疫組化方法,從轉錄和行為層面探討這些物質的效應。相關研究成果以“Comparative effects of arecoline, caffeine, and nicotine on transcription level in the nucleus accumbens of mice”為題發表在《Genomics》期刊。
研究方法
1. 動物模型:使用6-8周齡的C57BL/6J小鼠,分為藥物組和對照組,通過腹腔注射給予不同劑量的檳榔堿(0.5 mg/kg)、咖啡因(10 mg/kg)、尼古丁(0.5 mg/kg)或等體積的生理鹽水。
2. RNA-seq測序:在條件性位置偏愛實驗(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 CPP)完成后,提取小鼠NAc組織,進行RNA提取、文庫構建和測序分析。
3. 行為測試:包括曠場試驗和CPP測試,評估小鼠的活動性和對藥物的偏愛。
4. 免疫熒光染色:檢測ΔFosB在NAc的表達,作為成癮標記。
結果圖形
(1)基因表達和生物過程變化

圖1:NAc中的差異表達基因(DEGs)和基因本體(GO)富集分析。
A. NAc樣本的基因組reads分布;
B. NAc中的DEGs數量;
C. DEGs的維恩分析;
D. 三組中31個共有DEGs的熱圖;
E-G. 檳榔堿(E)、咖啡因(F)和尼古丁(G)組的前20個GO生物學過程;
H. SynGO生物學過程富集分析。
(2)與神經系統和物質依賴相關的通路變化
圖2:差異表達基因(DEGs)的KEGG富集分析。
A. KEGG二級分類注釋的條形圖;
B. 與神經系統和物質依賴相關的DEGs的維恩分析;
C-E. 檳榔堿(C)、咖啡因(D)和尼古丁(E)組中富集的關于神經系統和物質依賴通路;
F. 三組中可卡因成癮通路的DEGs維恩分析。
(3)與神經遞質相關的基因表達變化
圖3:與神經系統和物質依賴通路相關的DEGs互作分析。
A-C. 檳榔堿(A)、咖啡因(B)和尼古丁(C)組中DEGs互作網絡圖;
D-F. 檳榔堿(D)、咖啡因(E)和尼古丁(F)組中DEGs火山圖;
G. 神經遞質相關基因熱圖(橙色:上調,紫色:下調,*P < 0.05 且 |log2FC| > 1)。
(4)不同精神活性物質對小鼠行為和ΔFosB的影響

圖4:行為和免疫熒光變化特征。
A. 條件性位置偏愛(CPP)實驗方案;
B. CPP得分(后測減去前測;測試時長,1200秒;n=9-12);
C-E. 曠場試驗中的總距離(C)、活動次數(D)和活躍時間(E);
F. 伏隔核(NAc)位置示意圖;
G. CPP后測后,用ΔFosB染色的小鼠NAc腦切片的代表性圖像(紅色:ΔFosB;藍色:DAPI);
H. 通過ΔFosB+熒光定量檢測NAc中ΔFosB+細胞數量(n=4)。
易小結
本研究通過微量轉錄組測序(Smart-seq2)分析等揭示了檳榔堿、咖啡因和尼古丁均能影響小鼠NAc的基因表達,但它們的作用機制和對神經系統的潛在成癮性存在差異。尼古丁對神經系統和物質依賴相關功能影響最為顯著,而檳榔堿的影響最小。咖啡因和尼古丁在調節突觸可塑性方面具有更顯著的作用,這可能是它們成癮潛力較高的原因。行為測試結果支持尼古丁具有較高的成癮潛力,而檳榔堿和咖啡因的成癮潛力相對較低。
研究亮點
- 全面的轉錄組分析:首次使用微量轉錄組Smart-seq2技術全面比較了檳榔堿、咖啡因和尼古丁對小鼠NAc轉錄水平的影響。
- 揭示神經機制差異:明確了三種精神活性物質在影響神經系統方面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尤其是它們對突觸功能和物質依賴相關通路的不同影響。
- 行為學證據:通過行為測試提供了尼古丁具有獎勵效應的直接證據,而檳榔堿和咖啡因則未顯示出類似效應。
- 成癮標記物分析:通過免疫熒光染色檢測了ΔFosB表達,為評估這些物質的成癮潛力提供了分子層面的證據。
參考文獻:
Huang S, Wang X, Zhou F. Comparative effects of arecoline, caffeine, and nicotine on transcription level in the nucleus accumbens of mice. Genomics. 2025 Jan 4;117(2):110986. pii: S0888-7543(25)00002-3. doi: 10.1016/j.ygeno.2025.110986. PubMed PMID: 39761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