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對小鼠避暗潛伏期及錯誤次數的影響及其機制
摘要:目的 觀察氯胺酮對小鼠避暗潛伏期及錯誤次數的影響 ,并初步探討其機制。方法 按分層隨機區組設計將小鼠分為6組( n=10) :生理鹽水組(NS組) ,一葉秋堿(1 mg· kg- 1)組(S組) ,氯胺酮(5 mg· kg-1、10 mg·kg- 1、20 mg·kg-1)組(K5、K10、K20組) ,一葉秋堿(1 mg· kg- 1) +氯胺酮(20 mg· kg- 1)組(SK組) 。用避暗實驗測定給藥后24 h小鼠的避暗潛伏期及錯誤次數。
結果 與NS組相比 ,K10、K20組的避暗潛伏期縮短( P均<0.01)、錯誤次數增多(P<0.05, P< 0.01) ,似呈劑量依賴性。與 K20組相比 ,SK組的避暗潛伏期延長( P < 0. 01) 、錯誤次數減少( P < 0. 01) ,但不能恢復至NS組水平( P < 0. 01 , P < 0. 05) 。
結論 GABAA 受體部分介導了氯胺酮對小鼠的記憶損害作用。
關鍵詞:氯胺酮;小鼠;記憶;避暗實驗
氯胺酮(ketamine,K)是臨床常用的靜脈麻醉·藥,具有明顯的鎮痛作用[1-2],在術中及術后鎮痛中應用比較廣泛。近年研究發現 ,氯胺酮對認知功能亦有影響[3],但是其作用機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避暗實驗 ,并通過預先皮下注射 GABAA 受體的特異性阻斷藥一葉秋堿(securinine,S)[4],觀察不同劑量氯胺酮對小鼠記憶的影響,探討氯胺酮是否通過GABAA受體而影響記憶。
1 材料和方法
1. 1 實驗動物 KM 小鼠(清潔級 ,徐州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合格證號 SYXK(蘇) 2002 - 0038) , 體重22~25 g ,自由攝食飲水。實驗前3天使小鼠熟悉實驗室環境 ,每日 9 :00~15 :00 在隔音的環境中進行避暗實驗。
1. 2 藥物 鹽酸氯胺酮注射液,硝酸一葉秋堿注射液,均以生理鹽水(NS)稀釋至所需濃度。
1. 3 實驗儀器 小鼠避暗儀。
1. 4 動物分組及處理 按分層隨機區組設計將小鼠分組,使各組小鼠雌雄比例、平均體重基本相同。將小鼠分為6組:NS組、一葉秋堿(1 mg·kg-1)組(S組) 、不同劑量的氯胺酮 (5 mg·kg-1、10 mg·kg- 1、20 mg· kg-1)組( K5、K 10、K20組) 和一葉秋堿(1 mg·kg-1) +氯胺酮(20 mg·kg-1)組(SK組) ,每組均為10只。在訓練前 10 min ,S 組、SK組皮下注射一葉秋堿。訓練前5 min ,各組分別皮下注射生理鹽水或氯胺酮。所有的藥物和NS均按照 10 ml·kg-1的劑量給予。
1. 5 避暗實驗 避暗實驗參照文獻[5]。實驗裝置分為明暗兩室,兩室之間有一直徑為3cm大小的圓洞,暗室底部銅柵接電。訓練時先將小鼠放入反應箱中適應3min ,然后暗室底部銅柵通40V、50Hz交流電。將小鼠背對洞口放入明室,小鼠進入暗室則受到電擊。訓練時避暗潛伏期大于180s者棄去不用。24 h后再次將小鼠放入明室,記錄5min內第一次進入暗室的時間(潛伏期)和進入次數(錯誤次數)。如果5min時小鼠仍未進入暗室,錯誤次數記為0次,潛伏期記為300s。
1. 6 統計學處理 所有的數據均以x ±s 表示,用SPSS11.5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方差分析進行顯著性差異檢驗 ,兩兩比較用LSD檢驗 , P < 0. 05為有顯著性差異。
2 結 果
與NS組相比:K5組錯誤次數略增多、潛伏期略縮短 ,差異無顯著性( P >0.05) ; K10、K20組的錯誤次數明顯增多(P< 0.05 , P<0.01) ,避暗潛伏期縮短( P均<0.01) ,似呈劑量依賴性。與K20組相比:SK組的錯誤次數明顯減少(P<0.01) 、避暗潛伏期明顯延長( P<0.01) ,有顯著性差異 ,但不能恢復至NS組水平( P< 0.05 , P < 0.01) 。
3 討 論
全身麻醉期間可能發生術中知曉 ,曾有報道 , 56. 3 %的創傷后情緒紊亂癥患者曾經有過術中知曉的經歷[6],若手術中不當的談話或疼痛刺激等存留于記憶中 ,則可能對其以后的精神行為或術后疼痛帶來負面影響[7],因此研究全身麻醉中的記憶是非常有意義的。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樞神經系統內主要的抑制性神經遞質,對學習與記憶具有重要作用[8]。因此我們利用GABAA受體的特異阻斷藥一葉秋堿作為工具藥 ,來探討氯胺酮對記憶的影響及其與 GABAA 受體的關系。
人和動物的心理活動是無法直接觀察到的,只能根據觀察到的刺激反應來推測腦內發生的過程,對腦內記憶過程的研究只能從人類或動物學習或執行某種任務后間隔一段時間,測定他們的操作成績或反應時間來評價記憶效果。避暗實驗是利用鼠類的嗜暗習性而設計的,是目前常用的測定鼠類記憶成績的方法之一,操作簡單易行,動物間的差異較小[5],因此我們本研究選擇了避暗實驗。
在本實驗中 ,單獨給予 GABAA 受體的特異性阻斷藥一葉秋堿(1mg· kg-1)后,與生理鹽水組相比,小鼠的錯誤次數和避暗潛伏期均無顯著差異,說明單獨應用此劑量的一葉秋堿對小鼠的記憶并無明顯影響。單獨給予較大劑量的氯胺酮(10 mg·kg-1,20mg·kg-1) ,小鼠的避暗潛伏期明顯縮短、錯誤次數明顯增加 ,并且似呈劑量依賴關系 ,說明氯胺酮對小鼠的記憶有損害作用。而在給予氯胺酮(20 mg·kg-1)之前 ,預先用一葉秋堿(1 mg·kg-1)進行處理 ,小鼠的錯誤次數則較單獨應用氯胺酮(20 mg· kg-1)明顯減少、避暗潛伏期明顯延長,但是未能恢復至生理鹽水組水平,說明一葉秋堿可以部分逆轉氯胺酮對記憶的損害作用 ,提示 GABAA 受體介導了氯胺酮損害記憶的作用。至于氯胺酮對記憶的損害作用有無其他機制,尚待進一步研究。
資料來源:http://www.bio-will.com/pdlistone/tech/737307.html